时间: 2025-05-01 08: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7:50
云色含山色,涛声撼树声。
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退鹢昏相失,飞乌晚对鸣。
如何誇海若,犹自诧庄生。
云朵的颜色映衬着山的颜色,涛声震撼着树的声音。
枯木漂流到哪里去了,汹涌的浪潮又何时才能平静?
退去的鹢鸥在黄昏中迷失了方向,飞翔的乌鸦在傍晚时分相互鸣叫。
怎么能夸海的广大,却仍旧对庄子所说的“齐物论”感到惊讶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慎,字用修,号惺潭,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以工于诗词而著称,尤其是其山水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清源楼观涨》是杨慎在游览自然景观时写成的,诗中描绘了海浪与自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流露出对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开篇的“云色含山色,涛声撼树声”将读者带入一个气势磅礴的场景,云与山、涛与树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表达了对无常与变化的思考,枯木的漂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怒涛则代表着世事的变幻无常。
后半部分“退鹢昏相失,飞乌晚对鸣”描绘了黄昏时分生物的活动,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而“如何夸海若,犹自诧庄生”则引入了哲学层面的思考,诗人自问为何要夸赞广阔的海洋,自己却依然对庄子的思想感到惊讶。这一反思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智慧,也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深邃,展现了杨慎作为明代诗人的卓越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壮丽自然景观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哲学的深邃,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在对浩瀚大海的赞美中,反思了自身的渺小与生命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怒浪”指的是什么?
A. 平静的海面
B. 汹涌的波涛
C. 冷静的湖水
“如何夸海若”中的“海”象征什么?
A. 人生的广阔
B. 生活的琐碎
C. 知识的深邃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敬畏与思考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