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23
和友人悼亡(一作丧歌姬) 作者:温庭筠 〔唐代〕
玉貌潘郎泪满衣,
画罗轻鬓雨霏微。
红兰委露愁难尽,
白马朝天望不归。
宝镜尘昏鸾影在,
钿筝弦断雁行稀。
春来多少伤心事,
碧草侵阶粉蝶飞。
全诗翻译:
美丽的潘郎泪水湿满衣襟,
轻柔的罗裙在细雨中轻拂着她的鬓发。
红色的兰花沾满露水,愁苦难以排解,
白马朝天远望,却再也不见归来。
宝镜上尘埃昏暗,鸾鸟的影子依然存在,
钿筝的弦线已断,鸿雁的行影稀疏。
春天来了,多少令人伤心的往事,
碧绿的草侵入了台阶,粉蝶在飞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五律、七律与词作,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温庭筠对友人逝去的悼念,通过对美好回忆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温庭筠的《和友人悼亡》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逝者的美貌与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开篇的“玉貌潘郎泪满衣”便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力,直接揭示了悼念的主题。接下来的“画罗轻鬓雨霏微”,不仅描绘了逝者的优雅形象,也通过“雨”的意象,暗示了悲伤的氛围。
红兰与白马的意象交替,前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后者则象征着希望与归来,但这一希望在“望不归”中被淹没,给人以无尽的惆怅。接下来的“宝镜尘昏鸾影在”,则用镜子这一具体物象,隐喻着逝者的影像仍在心中,但真实的生命却已逝去,增添了诗的悲伤气氛。
最后几句提到“春来多少伤心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碧草与粉蝶的意象,既美丽又充满了伤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悼亡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生命无常的感慨,兼具悲伤与美丽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马”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生命的希望
C. 忧愁
D. 归来
“碧草侵阶”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