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2:25
晚归曲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格格水禽飞带波,孤光斜起夕阳多。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归来的景象:水鸟在波光中飞翔,夕阳的光辉斜斜地洒在湖面上,似乎在与浅山相互映衬而微笑。湖边的菱角刺惹着衣裙,像是黛色的蛾子。青丝的缆绳系着小船,向江边的树木靠去,兰花的芽儿刚从吴江的泥土中探出。水面在晴空下波光粼粼,草地在春天的阳光下染上烟雾般的绿色。骑马的少年手执玉鞭,仿佛在追逐那闪烁的光影。温暖的雨滴从花影中洒落,催促着人们回家,却不知时间已晚。远处的堤岸上,柔弱的柳树仿佛在静静凝望,雀儿的扇子团圆地遮掩着香玉。莲塘的小船归来却又不归,浓密的柳树和桑树间传来布谷鸟的鸣叫。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866),字飞卿,唐代诗人,以词著称,风格婉约,情感细腻,常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在词作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意象,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温庭筠的盛年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中描绘的晚归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归属感的追求。
《晚归曲》是一首生动描绘自然与归属感的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边的美丽景色。水鸟的飞翔、夕阳的光辉、湖边的菱角,都在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归家的渴望与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对骑马少年、温暖雨滴、远处柳树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特别是“莲塘艇子归不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归家的期待,又有对自然美的留恋。在整体上,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归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归家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归属感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晚归曲》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李白
C. 温庭筠
D. 白居易
诗中“丁丁暖漏滴花影”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雨滴落在花上
B. 鸟儿在花间飞舞
C. 人们在花间嬉戏
D. 阳光照耀花朵
诗中提到的“菱刺”是指什么?
A. 树木的刺
B. 水中的植物
C. 爬行的昆虫
D. 花朵的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