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篱杂书》

时间: 2025-05-01 05:23:01

诗句

老厌人间事,闲知造物功。

草生三径绿,花发一窗红。

幽境嚣尘外,流年啸傲中。

所嗟侪辈尽,论旧只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3:01

原文展示:

老厌人间事,闲知造物功。
草生三径绿,花发一窗红。
幽境嚣尘外,流年啸傲中。
所嗟侪辈尽,论旧只春风。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厌倦了人间的种种事物,悠闲地体会着造物的功劳。小路旁的草木长得郁郁葱葱,窗前的花儿开得鲜艳夺目。幽静的境地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时光在这里自由地流逝,令人感到无比畅快。可叹的是,周围的朋友们都已不在,回忆起往昔的日子,只剩下春风的轻拂。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厌:年长而厌倦,表示对世事的疲惫。
  • 造物功:指自然的创造力量,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 三径:指三条小路,象征宁静的环境。
  • 幽境:幽静的环境,远离繁杂的地方。
  • 所嗟:所感叹的,对朋友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春风”常常用来象征温暖与生机,带有一些人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身历国破家亡,屡次上书朝廷,渴望恢复国家。其诗风豪放,常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东篱杂书》作于陆游晚年,彼时他已对世事产生厌倦,选择隐居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东篱杂书》是陆游晚年时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繁琐事务的厌倦,转而欣赏大自然的造物之美,透露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在接下来的意象中,诗人描绘了草木繁盛、花开烂漫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仿佛在对世俗的喧嚣进行反抗。

“幽境嚣尘外,流年啸傲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强调了与世俗隔绝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流年不再是负担,而是令人放松的存在。

最后两句的感叹,表露出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惋惜,春风虽好,但已无昔日的伙伴分享,体现出孤独的情感。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厌人间事:表达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2. 闲知造物功:在闲暇中体会自然的美。
  3. 草生三径绿:描绘小路旁绿草如茵的生机。
  4. 花发一窗红:窗前鲜花盛开,象征美好。
  5. 幽境嚣尘外:宁静的地方远离喧嚣。
  6. 流年啸傲中:时间的流逝中,展现洒脱。
  7. 所嗟侪辈尽:感叹昔日的朋友已去。
  8. 论旧只春风:回忆往昔,只剩春风的轻拂。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与喧嚣的对比,突显内心的宁静。
  • 意象:通过自然的描绘象征内心的情感。
  • 排比:使用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力和自然的生机,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美好与短暂,也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幽境:代表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繁杂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境”指的是: A. 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环境
    C. 农田
    D. 山林

  2. 诗人对“春风”的感受是: A. 令人愉快
    B. 无所谓
    C. 令人伤感
    D. 令人愤怒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自然描绘,各有千秋。陆游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自古吟 书皇极经世后 中和吟 题淮阴侯庙十首 还鞠十二著作见示共城诗卷 首尾吟 其五十 尧夫何所有 笺年老逢春八首·年老才会惜芳菲 访姚辅周郎中月陂西园 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虽多亦奚为 矛字旁的字 随近逐便 民望 面字旁的字 造因得果 蓝点颏 寝馈其中 知谋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贪吃懒做 黄字旁的字 灵帏 糸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风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