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9:18
今代魁梧老,终身寂寞滨。
鬓霜三馆直,碑泪五州春。
寿相空壬甲,行年竟巳辰。
坟丘才马鬣,何处著经纶。
忆昨登门日,驩传考室诗。
谓公安且吉,何意哭於斯!
遗老典刑尽,此邦名教悲。
谁能传耆旧,他日慰吴儿。
在当今这个时代,德才兼备的老者却孤独无依,终身寂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鬓发已霜白,仿佛是三馆直的标志;而泪水犹如碑文般流淌,诉说着五州的春秋。寿数虽已至甲子,行年却匆匆如已到辰时。坟墓如同马鬣,何处能够施展才华?回想当年我登门拜访,欢声笑语间传来考室的诗篇。彼时安然无恙,何意如今却为之悲泣?遗老的典章制度已然消亡,这个国家的名教也让人感到悲哀。谁能传承这些老旧的知识,未来又有谁来安慰吴地的儿女?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璧,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融合历史与现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挽歌词是范成大在悼念郑公时所作,郑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诗中表达了对其一生的敬仰与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面临变革与挑战之际,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深切关怀。
范成大的《少卿直阁郑公挽歌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悲凉与个人的孤独。诗中开篇便以“今代魁梧老”引入,表现出对老者的敬重与哀伤。其后,诗人通过对老者白发与泪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在说即使身居学术高地,终究难免孤独与悲伤。接着,诗中对“寿相空壬甲,行年竟巳辰”的叹息,折射出时间无情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范成大不仅在缅怀郑公的卓越才华,同时也在反思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诗的尾声“谁能传耆旧,他日慰吴儿”一语,既是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呼唤,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后辈的期待。
全诗通过对郑公一生的悼念,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敬仰与对传统文化衰退的忧虑。诗中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与人文关怀。
《少卿直阁郑公挽歌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鬓霜”象征什么?
诗中“谁能传耆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