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30
自咏瘦悴
(范成大)
皮下多无肉,秋来瘦不禁。
骨棱春焙銙,筋蹙海山沉。
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
惟余老筇杖,相伴两虚心。
我身上没有多少肉,到了秋天便更显得瘦弱。
骨头高耸如春天的山峰,筋脉紧绷如海底的沉船。
虱子和虫子从何而来,蚊子和苍蝇只是在这里无端骚扰。
唯有这根老拐杖,陪伴我这两颗空虚的心。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蓬莱,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多以农田、山水、生活为题材。范成大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范成大在晚年,生活逐渐孤独,身体也因岁月而消瘦。此诗反映了他对自己衰老和孤独的感慨,透过外在的瘦弱表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自咏瘦悴》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体和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皮下多无肉,秋来瘦不禁”直接切入主题,展现了作者因岁月流逝而日渐消瘦的身体状况。紧接着,作者用“骨棱春焙銙,筋蹙海山沉”来形象地描绘自己骨骼的突出与筋脉的紧绷,仿佛与大自然的山川相呼应,显得既苍劲又凄凉。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对小虫的描写“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助,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琐碎烦恼,如同这些无形的虫害,时刻困扰着他的内心。最后一句“惟余老筇杖,相伴两虚心”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老拐杖不仅是身体的支撑,更是心灵的伴侣,象征着人生的孤寂与无奈。
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岁月无情与生命脆弱的主题,令人感同身受,深思生命的意义和孤独的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身体的衰弱与内心的空虚,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孤独的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生态度与生命价值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了作者身体的哪种状态?
“惟余老筇杖”中的“筇杖”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虮虱”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年代中的生存状态。王之涣的《登高》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