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9:02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作者: 岑参 〔唐代〕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外居住久了,我厌倦了江边的月亮,辞去了官职,想着要早早回家。眼看春天的光景已经老去,心中羞愧,不愿再看到梨花飘落。住在剑北的山中,音信稀少,联系不多。因你让我向兵部报告我的情况,愁苦的泪水浸湿了衣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白乐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岑参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任绵州司马期间,诗人在经历了官职的沉浮后感到厌倦,想要回归故乡。诗中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久客厌江月”便点明了诗人的心境,长时间在外的他,已对江边的月色感到厌倦,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接下来的“罢官思早归”,则进一步揭示了他辞官的决心,渴望早日回到故乡。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两句,既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带有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遗憾。梨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其飞落更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诗人因对春天的珍惜而产生羞愧之情,仿佛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则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偏远和与外界的隔绝。这里的山居显得孤寂,音信稀少增添了他内心的愁苦。最后“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表达了他在向友人汇报时,因思乡之情而流下的愁泪,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春天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折射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传达出深厚的乡愁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
A. 久客厌江月
B. 眼看春光老
C. 剑北山居小
答案:B
诗人因什么原因流下愁泪?
A. 辞官
B. 思乡
C. 见友人
答案:B
“因君报兵部”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官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岑参的《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相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壮丽的山河景色,而岑参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情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