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56:19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作者:岑参
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
欲语多时别,先愁计日回。
山河宜晚眺,云雾待君开。
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忽然听到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到了,喜悦地看到老朋友来访。
想要倾诉多时未见的情感,却先为他即将离去而忧愁。
山河在傍晚时分非常适合远眺,云雾也在等待你的到来。
为了报答那位乌台的客人(指白居易),我更要怜惜你这白发苍苍的样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其诗以豪放、壮阔著称,常描绘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岑参任职边疆期间,友人蒋侍御(蒋贲)回京,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政治和人生的无奈。
岑参的《西亭送蒋侍御还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便以“忽闻骢马至”的句子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友人的到来,激起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为忧愁,尤其是“欲语多时别,先愁计日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山河宜晚眺,云雾待君开”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仿佛在暗示着友人离去后,诗人将独自面对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则将诗歌情感升华,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白发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友谊、人生和自然的复杂思考。
逐句解析:
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
诗人听到马蹄声,心中兴奋,看到老朋友的到来感到欢喜。
欲语多时别,先愁计日回。
想要诉说这段时间的思念,却因朋友即将离去而心中忧愁。
山河宜晚眺,云雾待君开。
描绘了傍晚的山河美景,云雾似乎在等待朋友的到来,暗示着对友人重聚的期盼。
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诗人为了报答白居易(乌台客)的恩情,更感慨时间催人老,令人怜惜。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对分别的惆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时间、友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骢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人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大自然的美
D. 生命的无常
“云雾待君开”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期盼
C. 愤怒
D. 无奈
“白发催”主要体现了哪种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C. 愤慨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西亭送蒋侍御还京》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依依不舍,但岑参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感慨,而王勃则侧重于个人才华与未来的展望。
以上资料为深入理解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解读,鼓励读者继续探索唐代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