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赴犍为经龙阁道》

时间: 2025-04-22 16:49:28

诗句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49:28

原文展示:

赴犍为经龙阁道
作者: 岑参 〔唐代〕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前往犍为的途中,沿着青壁小径和悬梁小路,经过沧波的景象。一路上,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骤然降下的暴雨让溪口变得阴暗,归来的云彩像网一样笼罩着松树和藤萝。他屡次听到羌族的笛声,却对巴人的歌声感到厌倦。面对险恶的江路,心中愁苦更增。幸运的是,圣朝的恩典让他被派往这个郡,不敢对岷山和峨眉山生出嫌弃之情。

注释:

  • 侧径:指小路,侧面的小径。
  • 青壁:青色的山壁。
  • 危梁:高悬的桥梁。
  • 沧波:形容江水的颜色,深邃而广阔。
  • 鸟道:小鸟飞过的路径,形象地比喻山间小路。
  • 胆碎:形容心中恐惧,胆怯。
  • 龙涡:指水流的漩涡,象征凶险。
  • 骤雨:突如其来的大雨。
  • 羌儿笛:羌族的孩子吹的笛子,代表一种乡愁。
  • 巴童歌:巴地儿童的歌声,表达一种厌倦。
  • 江路:指江边的道路,险恶的行程。
  • 梦魂愁:在梦中也感到愁苦。
  • 圣朝:指的是唐朝,盛世的朝代。
  • 典郡:被任命为郡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王昌龄并称。岑参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和个人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边疆的热爱和对家国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岑参在途中经过险峻的山路,面对自然的威胁和内心的恐惧,写下了这一诗篇,表达了他对征途艰辛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岑参在赴犍为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与复杂的情感。开篇的“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险峻环境,青壁与沧波的对比,暗示了自然的壮丽与险恶。接下来的“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则传达了诗人对路途艰险的真实感受,出汗与恐惧并存,形成深刻的心理冲突。

诗中“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描绘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山间溪口变得阴暗,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在乡音与异歌之间,诗人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厌倦,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则是对整个旅程的总结,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心灵的困扰,虽被圣朝恩典所庇护,但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迷茫依然存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岑参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侧径转青壁”:在青壁旁的小路转弯,暗示前方的险峻。
    2. “危梁透沧波”:高悬的桥梁透过深邃的江水,描绘出一种悬疑与危险。
    3. “汗流出鸟道”:形象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辛,汗水流淌。
    4. “胆碎窥龙涡”:面对凶险的漩涡,内心的恐惧愈发明显。
    5. “骤雨暗谿口”: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溪口变得阴暗,形成压抑的氛围。
    6. “归云网松萝”:归来的云像网一样覆盖着松萝,体现出自然的变化与不安。
    7. “屡闻羌儿笛”:多次听到羌族的笛声,带来思乡之情。
    8. “厌听巴童歌”:厌倦了巴人的歌声,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9. “江路险复永”:江边的道路既险恶又漫长,隐喻人生的艰辛。
    10. “梦魂愁更多”:在梦中也感到愁苦,展示了心理的沉重。
    11. “圣朝幸典郡”:被唐朝所任命为郡的官员,表达一种荣耀感。
    12. “不敢嫌岷峨”:对岷山和峨眉山的敬畏与感激,不敢轻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网,形象地表达了云层的厚重与压迫感。
    • 拟人:如“归云”赋予了云朵以人性,增加了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如“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形成了整齐的音韵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岑参对自然险恶环境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个人的游历,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对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青壁:象征着险峻的自然环境,代表了旅途的困难。
  • 沧波:象征着深邃与未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助感。
  • 龙涡:象征着危险,突显出旅途的风险。
  • 羌儿笛与巴童歌:代表着乡愁与文化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情感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壁”指什么? A. 青色的山壁
    B. 一种植物
    C. 一座城市

  2. “骤雨暗谿口”中的“谿口”指的是? A. 河流的起点
    B. 山间的溪口
    C. 海洋的入口

  3. 诗人对巴童歌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与人生的感慨。
  • 王昌龄的《出塞》:展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岑参的《赴犍为经龙阁道》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写了自然的壮美,但岑参更多地表达了对旅行艰辛的感慨,而王之涣则体现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豪情。岑参的诗更具个人情感色彩,而王之涣的作品则更为壮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送季修同希文去秀) 眼儿媚 燕归梁 蓦山溪 选冠子 渔家傲 豆叶黄 豆叶黄 恋香衾 木兰花慢(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正 婆婆妈妈 釒字旁的字 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相聚 幺字旁的字 金鱼虫 寸步难行 包含谈的成语 高出云表 打个照面 鸾姿凤态 虚过 麻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房屋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