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六 圣容僧钟》

时间: 2025-07-28 20:51:37

诗句

山色杳冥中,烟霞最深处。

因听风外钟,知有閒僧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1:37

原文展示

山色杳冥中,烟霞最深处。因听风外钟,知有闲僧住。

白话文翻译

在深邃的山色中,烟雾和霞光交织的地方,偶然听到风中的钟声,便知道有一位悠闲的僧人居住在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1. 杳冥:深远而幽暗,形容山色的深邃。
  2. 烟霞:烟雾和霞光的结合,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的迷人之处。
  3. :因而、因此。
  4. 闲僧:悠闲的和尚,象征宁静、淡泊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闲僧”这一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汝玉,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然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山林之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僧人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们在喧嚣社会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场景,通过对山色和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山色杳冥中”,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接着“烟霞最深处”,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烟霞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因听风外钟”,这一句将注意力引向远方的钟声,钟声的出现让人联想到寺庙中的僧人,似乎在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知有闲僧住”,则是诗人通过钟声悟出居住在这幽静山林中的僧人,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杳冥中:描绘深远的山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烟霞最深处:强调自然景色的美丽,烟霞交错,增加了山色的神秘感。
  3. 因听风外钟:通过风中传来的钟声引入思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联系。
  4. 知有闲僧住:通过钟声的联想,揭示出僧人悠闲生活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色比作幽暗的境地,增强了景色的深邃感。
  • 拟人:钟声似乎在与风对话,给予景物以生命。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色: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2. 烟霞:象征梦幻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3. 钟声:象征灵性与内心的呼唤。
  4. 闲僧:象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和谐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色杳冥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喧闹
    • B. 幽静
    • C. 热闹
    • D. 苍凉
  2. “因听风外钟”中提到的“钟”代表什么?

    • A. 历史
    • B. 时间
    • C. 寺庙的宁静
    • D. 生活的忙碌
  3. 诗中“闲僧”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追求?

    • A. 富贵荣华
    • B. 追求名利
    • C. 追求内心的宁静
    • D. 忙于事务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在孤独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主题相似但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汝玉诗文集》

相关查询

燕山亭 燕山亭 丁巳元日车过金鳌玉蝀桥,圆殿琼㠀,参差盈望,岁华转换,风景不殊,怆然动念,因调此解 燕山亭 同耕客散步池上、见桂花作 燕山亭 和韵寄庆育审音 燕山亭 伏虎寺坐雨 燕山亭 七月十五夜集谡园斋雨坪倡 燕山亭 咏汉宫秋,用宋道君见杏花作韵 燕山亭 和韵送魏禹平同京少蕺山次山赋 燕山亭 书感分寄榆生羊石瞿禅杭州,时廿四年十一月 燕山亭 题自画蓟门秋柳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羞以牛后 包含木的词语有哪些 为人作嫁 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褫夺 贲饰 麦字旁的字 峡路 听微决疑 鸣钥 至字旁的字 亦趋亦步 枷脰械手 黽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蹈锋饮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