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5:08
寄冯使君
作者:贯休 〔唐代〕
山风与霜气,浩浩满松枝。
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
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
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
整首诗的意思是:山间的风和霜气交织,满树的松枝都在吟唱。漫漫长日里,我独自在烧杉木,身边没有人陪伴。写文章时我攀附于讽刺和劝谏,想要获得道理却只在于一点之差。只有桐江的守卫,才常常怜惜那些志向不卑的人。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题材,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这首诗展现了贯休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内心的孤独感。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山风和霜气,创造了一个清新而略显寒冷的自然环境,既有视觉之美,又渗透出一种寂寞的氛围。接下来的“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将孤独感进一步放大,诗人在长时间的烧木过程中,感受到宁静却又无奈的孤独。
第三句“为文攀讽谏”则透露出诗人对时政的关注和对士人责任的思考,虽然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一语,表达了对志向高远之人的深切关怀,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以及对友人的鼓励。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展现了贯休的哲思与人文情怀。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孤独的反思,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意境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坚守,反映了他在追求道理与理想过程中的思考与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诗中提到的“桐江守”主要代表什么?
诗人在写作中追求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