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29
题友人山居
作者:贯休(唐代)
卜居邻坞寺,魂梦又相关。
鹤本如云白,君初似我闲。
月明僧渡水,木落火连山。
从此天台约,来兹未得还。
我选择在邻近的坞寺居住,梦中仍与你相连。
白鹤就像云一样洁白,而你则初显得如我般悠闲。
月光明亮,僧侣在水中划船,树木凋落,火光映衬着群山。
从今往后,我与你在天台的约定,至今尚未实现。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01年),字季休,号懒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贯休生活在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他选择隐居生活,反映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此诗可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题友人山居》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诗,诗中贯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朋友的思念。诗的开头以“卜居邻坞寺”引入,便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表明诗人选择在宁静的寺庙旁栖息,远离世俗的纷扰。接着“魂梦又相关”一句,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梦中依然能够相连。
“鹤本如云白,君初似我闲”,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白鹤的高洁和友人的悠闲,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灵魂的共鸣。在“月明僧渡水,木落火连山”中,月色下的僧侣渡水的画面,配合着秋天树木的凋落,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自然图景,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从此天台约,来兹未得还”,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展示了贯休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对友谊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沉。
诗词测试:
“卜居邻坞寺”句中的“卜居”是什么意思?
A. 选择居住
B. 旅行
C. 游玩
诗中提到的“鹤本如云白”,鹤象征什么?
A. 高洁
B. 财富
C. 努力
诗的最后一句“来兹未得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望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