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5:15
送僧游天台
作者: 贯休 〔唐代〕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僧人的送别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内心空虚,囊中没有财富,离开城郭时心情沉重。眼睛所见与所思之间似乎存在一种迷惑,难以识别眼前的僧人。诗人逗留在红树下,静静观赏着白云的变化,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最后,诗人提到与僧人已有的约定,表明在深秋时分,他们将一起前往天台山游览。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佛教修养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心志飘摇之际,借助对僧人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送僧游天台》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贯休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内心的空虚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囊空心亦空”的自嘲,表现出对物质世界的淡然。在离开城郭的过程中,诗人不仅是身体的离开,更是对俗世繁华的超脱。接下来“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展示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困惑与思索,似乎在质疑眼前的事物。
随着意境的深入,诗人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美,红树与白云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最终,诗人提到与僧人一同游览天台,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世俗的反思,又包含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然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囊空”指的是什么?
A. 口袋空空
B. 心情愉悦
C. 眼睛明亮
D. 身体健康
诗人在“歇隈红树久”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城市的怀念
“已有天台约”中“天台”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友谊
C. 精神追求
D.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