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4:21
听尽城南漏,依微向曙天。
鸡鸣疏雨外,月落断钟前。
处世无良策,谋生欠薄田。
花时可行乐,底事犹愁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听着城南的漏水声,微微向着即将升起的曙光。鸡鸣声在稀疏的雨声中响起,月亮在钟声响起的时刻悄然落下。在世间生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谋生的手段也总是薄弱不堪。虽然花开时节可以寻欢作乐,但心中仍然有无尽的愁苦,夜晚难以安眠。
“鸡鸣”与“月落”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象征着清晨的来临和时间的流逝。鸡鸣声常常被用来标志黎明的到来,而“断钟”则可能暗指时间的无情与匆忙。
顾协,明代诗人,生于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枕上偶成》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思索人生的苦短与无常,表达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开篇“听尽城南漏”通过声音的描绘引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透过细腻的观察,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鸡鸣疏雨外,月落断钟前”,则在视觉上形成了清晨的静谧与动感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安宁,又暗含着时间的流动和生活的无奈。“处世无良策,谋生欠薄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最后一句“花时可行乐,底事犹愁眠”将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尽管身处花好月圆的美好时光,内心却依然充满忧愁,难以安宁。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快乐和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无奈与悲伤,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描绘了在美好的时光中依然存在的忧愁,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听尽城南漏”中的“漏”指的是:
A. 漏水声
B. 漏斗
C. 漏网
D. 漏光
诗中提到的“鸡鸣”代表了什么?
A. 夜晚的声音
B. 清晨的到来
C. 日落的景象
D. 花开的时刻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怨恨
D. 傲慢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