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4:22
山中杂咏
作者: 许必胜 〔宋代〕
久病鲜尘事,溪山逐相安。
欲知生息意,自树庭中兰。
静睹共叶荣,春风吹亦难。
新禽弄佳吹,小水生微澜。
同在天地中,安能测其端。
夜澄众境寂,月小松声寒。
言念御风人,感兹清露溥。
悲来心自微,凄然竟长叹。
长久的病痛让人远离尘世的纷扰,溪水和山石给了我一份安宁。想要了解生存的意义,只需在自家庭院中看那兰花的生长。静静地观察着叶子的繁茂,春风吹拂着,却也难以改变它们的命运。新来的鸟儿在树间鸣唱,细水轻轻荡漾起微微的涟漪。我们同在这天地之间,怎能测知生命的尽头?夜空澄明,万物寂静,月光照在小松树上,传来寒冷的声响。思念那骑风而行的人,感受到这清晨的露水滋润。悲伤之时,心情自然显得微弱,最后无奈地长叹。
许必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其诗风清新淡雅,常蕴含哲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山中杂咏》作于诗人身处山野之时,因病而离开繁华的尘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
《山中杂咏》是一首流畅且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全诗分为几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对山水的依恋与思考,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存意义的探讨。
在诗的开头,诗人以“久病鲜尘事”引入,透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溪山景象,给他带来了宁静与安慰。通过“欲知生息意,自树庭中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兰花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接着,诗人又用“静睹共叶荣,春风吹亦难”来表现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虽然春风送暖,却无法改变命运。
诗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感伤,“夜澄众境寂,月小松声寒”,此处通过夜晚的静谧与寒冷的松声,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最后几句“悲来心自微,凄然竟长叹”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哲理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病痛之中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溪山逐相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尘世的向往
B. 对自然的依恋
C. 对生命的绝望
答案: B
“欲知生息意,自树庭中兰”中的“兰”象征着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C. 友情
答案: B
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仗
B. 拟人
C. 比喻
D. 以上皆是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