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芝庵书记》

时间: 2025-04-27 14:30:04

诗句

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

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

筍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

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04

原文展示:

寄芝庵书记
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
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
筍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
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位长老披着僧袍,居住在白云环绕的乡村。
他在秋天的吟咏中感到格外的苦涩,
而他的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芬芳。
竹笋的根斜斜地透过墙壁,
床上的青苔显得格外寒冷。
我记得我们相遇的地方,
松林中正值夕阳西下的美丽时刻。

注释:

  • 长老:指年长的僧人或长者,这里特指一位和尚。
  • 披一衲:披着一件僧袍。
  • 白云乡:指环境幽静、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
  • 吟思:吟咏和思考。
  • 秋偏苦:秋天的心情格外苦涩。
  • 诗名老更香:诗人的名声随着时间越发显得芬芳。
  • 筍根斜透壁:竹笋的根部斜斜地透过墙壁。
  • 苔色冷侵床:青苔的颜色冷冷地侵袭到床上。
  • 相逢处:指相遇的地方。
  • 松林正夕阳:在松树林中正值夕阳西下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协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活跃于文人圈子中,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致、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寄托着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山林隐居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往昔相逢的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歌鉴赏:

整首《寄芝庵书记》以长老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自然图景,透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内心情感。诗人通过“长老”这一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意人生的追求。长老披袍的形象,既有宗教的沉静,也有对世俗的超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吟思秋偏苦”,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苦楚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名“老更香”则隐喻随着经历的积累,作品的深度与内涵愈加丰富,仿佛时间不仅没有消磨对诗人的热情,反而滋养了他的才华。

后两句“筍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孤独和冷清。最后一句“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则在秋季的沉静中,带来了一丝温暖的回忆,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谊的怀念。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生命的哲学,既有孤独的叹息,又有对往昔的珍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老披一衲:长老穿着僧袍,展示出一种清静的生活。
  2. 家住白云乡:住在白云环绕的地方,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
  3. 吟思秋偏苦:在秋天吟咏的思绪格外苦涩,表现了对季节的感受和内心的忧伤。
  4. 诗名老更香: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名声愈加显得珍贵,反映出对艺术的追求。
  5. 筍根斜透壁:竹笋生长的生命力,体现出自然的力量。
  6. 苔色冷侵床:青苔的冷色调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寒凉的氛围。
  7. 记得相逢处:回忆起曾经的相遇,带有人情的温暖。
  8. 松林正夕阳:夕阳下的松林,画面宁静而美丽,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长老的身份与自然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 意象:竹笋、青苔、松林等意象,象征自然的生命力、孤独与宁静。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化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长老的内心感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同时也对过往的友谊充满怀念,体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老:象征智慧与沉静,代表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2. 白云乡:代表着宁静和自然的理想境界。
  3. :象征着成熟、思考与感伤。
  4. 诗名:象征着追求与永恒的艺术价值。
  5. 筍根、苔色:体现自然的生机与孤独的氛围。
  6. 松林、夕阳:象征着友谊与美好记忆,带有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老”最可能指的是哪种身份? A. 学者
    B. 僧人
    C. 文人
    D. 农民

  2. 填空题:诗中“筍根斜透壁,苔色冷侵__”的下一句是?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秋季的乐观情绪。
    对 / 错

答案

  1. B. 僧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1.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更侧重个体的情感体验。
  2. 杜甫的《秋夕》: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顾协的诗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更显淡泊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 罗浮茶 白云庵 其三 罗浮茶 茶庵 白云庵四首 白云庵四首 白云庵四首 白云庵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主 荏弱难持 麦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包含劲的词语有哪些 领给 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虚火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盖棺定论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不赞一辞 三框儿的字 八字旁的字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有问必答 千载一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