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9
山中杂咏 作者: 许必胜 〔宋代〕
月至林木异,心空空远声。
草根幽响奏,小叶孤萤明。
静念既有在,久之无可名。
轻云自闲暇,坐久山风鸣。
微雨偶然过,清心相向生。
月光照在树木上,透出的光影显得格外不同;
我的心空荡荡的,遥远的声音轻轻传来。
草根间传来幽幽的乐声,细小的叶子上独自闪烁着萤火虫的光。
静静的思绪已经存在,然而时光久了却难以名状。
轻云随意地飘过,坐久了山风轻轻地呼鸣。
偶尔细雨轻轻降临,心灵清澈而生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与“山水诗”传统有相似之处,可以与王维、李白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作者介绍: 许必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其诗风多表现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此首诗可能是在许必胜游历山中时所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隐秘而又静谧的氛围,反映了当时文人崇尚自然的倾向。
《山中杂咏》以月光、树木、草根和萤火虫等自然元素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的开头描绘了月光照在林木上的异样景象,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界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接着,草根的声音与萤火虫的光芒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自然的微妙与生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在“静念既有在,久之无可名”中,诗人表达了内心思绪的复杂性与难以名状的感受,这种情感在后面的“轻云自闲暇,坐久山风鸣”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山风的鸣响似乎在回应诗人的静思,是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鸣。
最后,诗人以“微雨偶然过,清心相向生”收尾,描绘了细雨带来的心灵清新感受,象征着自然的滋养与内心的升华。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写,又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草根幽响奏”指的是什么?
A. 草根的乐声
B. 远处的音乐
C. 风的声音
D. 人的笑声
“静念既有在,久之无可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内心的迷茫与复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微雨偶然过”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内心的清新与生机
C. 自然的变化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理解《山中杂咏》的意境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