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6:04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作者: 张炎 〔宋代〕
爱吾庐傍湖千顷,
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
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
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
都无人见,
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
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
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
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
光摇半壁,
月在万松顶。
我爱我的小屋,依傍着千顷湖水,
一片苍茫,清澈而润泽。
在晴朗的天气里,暖风中翠色融融,
花影倒映在如镜的湖水中。
沙滩遥远而迥然。
看那野水波光粼粼,
柳树间隔着一只孤舟。
水边的鸥鸟尚在沉睡。
在这莼乡之地,
几乎无人可见,
春天的斜阳照射,渐渐沉入夜色。
我还在重温。
岂料山中如同秦晋,
桃源的景致如今已难以辨认。
林间的路便是长生之道,
一笑之间,原来并非捷径。
夜深人静。
待我散发吹箫,
跨上白鹤迎接清风的凉意。
我在高处饮露,
正当碧空清尘,
光影摇曳在半壁之上,
月亮高悬于万松之顶。
张炎,字希孟,号宛丘,出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常常在诗词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水之间之时,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纷纷追求名利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湖边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爱吾庐傍湖千顷”,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环境的热爱,湖水与小屋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接下来的“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则以晴朗的天气和花影的倒映,勾勒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自然气息。
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尤其是在对“眠鸥未醒”的描写中,诗人不仅表现了自然的静谧,也暗示了人们在喧嚣中的无知与沉睡。
后半部分,“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诗人感慨理想中的桃源已难以辨认,暗示着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同时,“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长生之路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容易。
整首诗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尘嚣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情与哲思,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向往之。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诗中的“莼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岂料山中____,桃源今度难认”。
判断题:诗人对隐居生活持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