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9:43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
作者:张炎 〔宋代〕
苍潭枯海树。正雪窦高寒,水声东去。古意萧闲,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贺监犹狂,还散迹千岩风露。抱瑟空游,都是凄凉,此愁难语。莫趁江湖鸥鹭。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投老心情,未归来何事,共成羁旅。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
这首诗描绘了苍茫的水潭与枯树相伴的景象,寒冷的雪山与东流的水声相互映衬。诗人感受到古老的意境与孤独,询问那些隐居的人,白云又与谁为伴。贺监曾经的狂放如今已散落在千岩万壑的风露之间。抱着琴,独自游荡,内心的凄凉难以言表。不要随便追逐江湖上的鸥鹭,因为担心太乙的炉火已然冷却,暗中消磨了我的志向。如今年已老去,若无归来之事,何必共同漂泊呢?穿着布袜青鞋,不要误入那深邃的桃源。待到重逢时再谈论,巴山的夜雨。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季直,号薇溪,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婉约之美,又有豪放之气,深受当时及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张炎的友人舒亦山即将前往越地游历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孤独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归来期盼的情绪。
张炎在《三姝媚》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悠远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开篇以“苍潭枯海树”描绘出一幅静默的自然画面,给人以清冷之感;接着通过“水声东去”引出流逝的时间,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渺茫。诗中“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不仅是在询问隐者的行踪,更是在反思自身的孤独与漂泊。贺监的狂放与自身的空游形成对比,凸显内心的凄凉与无奈。结尾处的“巴山夜雨”则寓意着重逢的期许与对乡愁的思念,充满了浓浓的情感。整首诗在结构上环环相扣,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友谊,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漂泊生活的反思,最终希望在重逢时能够分享内心的经历与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姝媚》是在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白云谁侣”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张炎的《三姝媚》中,孤独与友谊交织,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与壮志未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两首诗虽情感基调不同,但均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