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46
《湘月》 ——张炎
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翦取一半烟水。
王中仙在溪上荡舟,天空水面寒冷,古老的意境显得萧瑟。王中仙的词句优雅华丽,平野就像是一幅晋代的雪景图,清新而宜人。我述说这种曲调,正如白石的《念奴娇》中的意境。舟行舟停,仿佛将整个天地都收入了篷窗之内。星星点点的白鸥在空中飞舞,几笔描绘出秋天的横塘。岸边波浪拍打,篱笆根部的树叶轻轻摇曳,乡间小路通向市集。微风袭来,湿透的衣衫仿佛是空中的翠色。叹息敲打雪门的荒凉,争着下棋的凉亭显得冷清,苦竹在山中发出鬼魅的鸣叫。即使如今仍然能感受到晋代的风雅,却再没有如此清闲的游玩情趣。落日映照着沙滩,远天的云彩轻淡,芦花外的影子摇曳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剪取一半的烟水?
张炎,字允恭,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湘月》创作于张炎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微之时,诗人寄情于山水,抒发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湘月》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王中仙的舟行,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思念。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白鸥”、“横塘秋意”、“落日沙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抒发了对晋代风雅生活的怀念,尤其是最后几句“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更是将对昔日风光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整体上,这首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王中仙的舟行,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清游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王中仙曳舟的地点是?
A. 湖边
B. 溪上
C. 河岸
D. 海边
诗中提到的“晋雪图”象征着什么?
A. 英勇
B. 清雅
C. 忧伤
D. 富贵
诗人对昔日生活的态度是?
A. 享受
B. 怀念
C. 无所谓
D. 反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