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32
辛弃疾的《浣溪沙 其二 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
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在春天的山中,细细聆听杜鹃鸟的啼鸣。
那一声声的啼叫,仿佛是在为我送行。
今天早晨,白鸟背着人飞向远方。
我在郑子真那儿的岩石上卧着,
趁着陶渊明的菊花盛开的时节。
而如今,北山的风景可以吟诵了。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辛弃疾赴任的途中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送别的情感。开篇的“细听春山杜宇啼”,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之声,更是送别之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接着,诗中提到的“朝来白鸟背人飞”,则描绘了自由与远行的意象,突显了人生的无常。
在“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中,诗人借助著名诗人的意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陶渊明的菊花代表了高洁与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种联想,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尾“而今堪诵北山移”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回忆的依恋,尽管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惦念着北山的风景。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和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迎 C. 回忆
“白鸟背人飞”中的白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友谊 C. 时间
诗中的“陶元亮”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浣溪沙 其二》与李白的《送友人》均涉及送别主题,但辛弃疾更多地融入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情壮志与离别的悲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