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2:39
隐隐山林似卧牛,
纷纷镰担喜逢秋。
虚名漫托三春柳,
实际须归万斛舟。
未信此生真野马,
且将馀日寄江鸥。
崎岖精卫人空笑,
终恐长鲸上直钩。
隐约的山林像是一头卧着的牛,
忙碌的农人欢喜地迎来了秋天。
空有名声寄托在三春的柳树上,
实际上却要归于万斛的船只。
不相信这一生真像野马一样自由,
不如把余下的日子寄托给江边的鸥鸟。
崎岖的路上,精卫鸟空自嘲笑,
我恐怕长鲸会上了钩子。
李之仪,字君韶,号湘浦,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反映了诗人对秋天丰收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自然与人生之间寻找平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李之仪的《又次子椿同君俞三诗 其三》展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诗中以“隐隐山林似卧牛”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秋日山林图景,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着丰收的喜悦。接着,诗人提到“虚名漫托三春柳”,揭示出人们对于名声的追求往往是空洞无物的,真正的归宿在于“万斛舟”,即切实的生活和价值。诗人自问“未信此生真野马”,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以“且将馀日寄江鸥”收尾,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诗句间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豁达,是李之仪诗歌的一大魅力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真实生活的追求与对虚名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命运的无奈。
山林在诗中被比喻成什么?
A. 卧牛
B. 大象
C. 骏马
D. 鱼
诗中“虚名漫托三春柳”的含义是?
A. 实际的生活
B. 追求名声
C. 自然的美
D. 生命的自由
“且将馀日寄江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追求
B. 对财富的渴望
C. 对名声的追逐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杜甫的《春望》与李之仪的这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忧虑,而李之仪则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哲学与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