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2:39
一番霖雨下商岩,末路方收破冢帆。
鸡肋未能忘圳亩,骊珠还见发囊函。
润分馀浸回枯辙,色借阳春起陋缄。
自是亨嘉相际会,便应从此出尘凡。
一场细雨洒落在商岩,直到最后才收起破旧的船帆。
即使鸡肋般的东西也不能忘记那条圳渠和田地,
骊珠还可以从囊中看到光彩。
滋润的雨水分开了余湿,浸透了干枯的车辙,
色彩借着阳春而生,揭开了丑陋的封缄。
这是亨嘉之时的相聚,应该从此摆脱尘世的烦扰。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子仪,号少山,曾任官职,擅长诗词,以豪放、清新见称。他的诗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和子椿》创作于李之仪旅居他乡之时,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细雨、破帆等意象,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之仪的《和子椿》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考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结合。开篇的“一番霖雨下商岩”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挫折。雨水的滋润与船帆的收起,象征着经历风雨后的沉淀与反思。接着,诗中提到的“鸡肋”与“骊珠”,则展现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珍贵事物的珍视,体现了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后面的“润分馀浸回枯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如何恢复干枯的车辙,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重生。最后,诗的结尾部分“自是亨嘉相际会”,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强调了人应当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既感伤又积极向上的氛围,体现了李之仪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心灵的追求,倡导人们摆脱尘世的烦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多重理解。
诗中提到的“霖雨”指的是什么?
“鸡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的结尾强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