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8:39
公子高明悟劫灰,鼎开轩语致幽怀。
萦云叠巘镵天去,极目沧波入坐来。
千首诗成谈笑里,百分酒尽筦弦催。
自怜曾是高堂客,欲赋惭无宋玉才。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公子,深刻理解生活中的苦难与得失,且在高雅的环境中与朋友畅谈幽情。诗中的云雾缭绕,山峦叠嶂,仿佛将他带入了更高的境界,而眼前的沧海则如同他的心境,让他沉思。尽管他可以在谈笑间吟咏千首诗篇,酒酣耳热之际,弦音悠扬,但他依然感到自怜,认为自己不如古代诗人宋玉那般才华横溢。
作者介绍:李之仪,宋代诗人,号逸舟,性情洒脱,工诗词,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可能是他在一次聚会中感受到的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怀念。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困扰使他对曾经的辉煌感到惋惜。
这首《澄虚堂》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思想,展现了李之仪作为诗人的独特风采。开头通过“公子高明”的描写,设定了一个才子形象,接着用“悟劫灰”引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在“鼎开轩语致幽怀”中,李之仪通过高雅的谈话环境,传达出一种身处繁华却心存幽静的情怀。
接下来的描写如“萦云叠巘镵天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诗中找到了超越尘世的慰藉,而“极目沧波入坐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的视野,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感受生命的辽阔。诗的转折在于“千首诗成谈笑里”,这里的谈笑不仅是社交的轻松,更是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省与自怜。他在酒酣之际,虽然诗词滔滔不绝,内心却对比起历史上的宋玉,感到自愧不如。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内心的细腻,展现出李之仪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我能力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既悠然又感慨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与欢愉,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自身才华的自省,展现出一种沉思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公子在诗中悟到了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生活的艰辛
C. 生活的无聊
D. 生活的简单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__。
判断题: 诗人认为自己和宋玉同样有才华。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澄虚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悟,但李之仪更加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李之仪作品中的独特风貌和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