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城道中》

时间: 2025-04-24 09:43:11

诗句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43:11

原文展示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诗的开头提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春天的旅程仍然漫长。诗人呼唤小童为征战的马匹喂草,夜晚的月光下,伴随着乌鸦的啼叫而行。桥断了,水流淌,路途尽头又要渡过沙滩。诗人感叹,谁能在野人家中为我烹饪美食,包裹饭菜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去日边远:已经过去的日子很遥远。
  • 宜春程尚赊:春天的旅程还在延续,尚未到达。
  • 呼童秣征马:呼唤小孩为征战的马匹喂草。
  • 带月趁啼鸦:在月光下伴随着乌鸦的啼叫行进。
  • 桥断复揭水:桥断了,水又流淌。
  • 路穷还渡沙:路途尽头还需渡过沙滩。
  • 谁能饰厨传:谁能在厨房中为我准备食物。
  • 裹饭野人家:在野人家中包裹饭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征马”和“啼鸦”反映了古代游子旅途中的常见景象,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桥断水流和渡沙的意象,传达了行程的险峻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游子心境为主题,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新城道中》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反映了古代游子在外行走时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正值春天,诗人行走在陌生的土地上,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旅途的漫长。

诗歌鉴赏

《新城道中》是一首描绘旅途心情的诗,诗人在漫长的春天旅途中,感受到时光的遥远和行程的艰难。诗的开头,已去的日子与春天的旅程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呼童秣马的意象,既是对旅途的准备,也是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水流与沙滩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劳碌与孤独。最后一句“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更是将这份孤独推向高潮,诗人渴望有人为自己烹饪一顿饭,但现实却是孤立无援,令人感到无奈与心酸。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浓厚的乡愁,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去日边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日子一去不复返,令人惆怅。
  2. 宜春程尚赊:春天的旅程还没有结束,暗示着漫长的前行与无尽的期待。
  3. 呼童秣征马: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无奈与对生活琐事的烦恼。
  4. 带月趁啼鸦:夜间行走,月光与乌鸦的啼叫映衬出孤独与寂静。
  5. 桥断复揭水:意象中暗含旅途的艰辛,桥断了,水流不息,象征着行程的阻碍。
  6. 路穷还渡沙:前路已尽,依然需要努力渡过沙滩,突出旅途的艰辛。
  7. 谁能饰厨传:渴望有人为自己准备美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8. 裹饭野人家:即使在野人家中,也希望能有一顿温暖的饭菜,传达了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桥断和水流比作旅途的阻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乌鸦的啼叫似乎在呼应诗人的心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反映了古代游子的心境与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时间的流逝。
  2. :象征新生与希望,但在此却是漫长旅途的象征。
  3. :象征征途的艰辛与奔波。
  4. :象征孤独与寂静的夜晚。
  5. :象征旅途的险阻。
  6. 水与沙:象征不稳定与艰难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呼童秣征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的心情
    • B. 对旅途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2. “桥断复揭水”中,桥的断裂象征着什么?

    • A. 旅途的顺利
    • B. 旅途的艰辛
    • C. 旅途的愉快
      答案:B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未来的展望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2.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葛立方的《新城道中》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而葛立方则着重描绘旅途的孤独与艰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共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塞上曲 寄统 宇文衮臣吏部予在蜀日与之游至厚契阔死生二 流年 雪夜 杂赋 岁暮 夜窗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四首 其一 寒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包含扣的词语有哪些 弋字旁的字 双旌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舍结尾的成语 豕字旁的字 含糊其词 桑开头的成语 响捻子 曲意迎合 议度 二字旁的字 摧弦 千秋大业 疋字旁的字 包含湛的词语有哪些 守辱 大风大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