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筑室以乏金小辍》

时间: 2025-05-02 05:46:24

诗句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4

原文展示:

筑室以乏金小辍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人漂泊异乡,想在清澈的小溪旁建立一个隐秘的住所。然而,口袋空空,无法变卖书籍以换取金钱,官职又低微,难以得到足够的生活保障。尽管拿起斧头暂停工匠的工作,砍伐树木也无济于事,无法改变江水潮汐的流动。更何况,像王司马一样的有钱人,是无法轻易过这样的野桥的。

注释:

  • 萍踪:浮萍的踪迹,形容漂泊不定。
  • 异县:指不同的县,表示离乡背井。
  • 清苕:清澈的小溪。
  • 囊罄:口袋空空,形容贫穷。
  • 质史:变卖书籍,这里指用书籍换取金钱。
  • 官卑:官职低微。
  • 贳貂:借钱买貂皮,这里比喻生活困窘。
  • 挥斤:拿起斧头。
  • 停匠手:暂停工匠的工作。
  • 王司马:王羲之,古代著名书法家,指有名望及财富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之际,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苦恼。诗中“萍踪留异县”一句,描绘出诗人孤独漂泊的状态,给人以萍水相逢的无奈感。而“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则流露出对贫困与无力的深刻无奈,诗人虽有文学才华,却因囊中羞涩而无法施展。接下来的“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则是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挣扎,虽然努力去改变,但最终无力回天。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士人心中对社会与自我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萍踪留异县:诗人漂泊在外,无法归乡。
  • 小隐卜清苕:渴望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隐居。
  • 囊罄欲质史:因贫穷不得不变卖书籍,象征其知识的无奈。
  • 官卑难贳貂:官职低微,生活困窘,无法奢望富贵。
  • 挥斤停匠手:努力工作但未能改变命运。
  • 伐木断江潮: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逆转潮流。
  •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以王羲之为例,指明拥有财富的人才能轻松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囊罄”与“官卑”,对比其生活的贫困与无奈。
  • 比喻:用“江潮”象征生活的波动与不可逆转的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展现出士人在社会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 清苕:象征纯净理想的生活环境。
  • :代表财富与生计的困扰。
  • 江潮:象征生活的无常与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萍踪留异县”意指:

    • A. 诗人归乡
    • B. 诗人漂泊
    • C. 诗人隐居
  2. “囊罄欲质史”中的“质”是指:

    • A. 借
    • B. 卖
    • C. 变卖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渴望
    • C. 不在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其情感更为积极,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而葛立方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情感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明皇并笛图 还山行 题汪星石记事图 村步杂书所见 其四 谒金门 登上封三绝 其二 遣兴 和李教授摅游溪阻风 醉蓬莱 月下悼蟾姊 枯棘双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定远 炭结尾的成语 海涯天角 无所畏惮 龜字旁的字 人弃我取 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港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月字旁的字 朱鹮 本俸 功标青史 越次超伦 田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香篝 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乡壁虚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