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6:50
杜鹃花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树底催归咽一声,夕阳喷恨入繁英。
枝枝血染花风晚,萼萼愁开谷雨晴。
尚有春魂遗万古,岂无月色照三更。
冤红遮莫随流水,最挠天涯蜀客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树下,杜鹃鸟的悲鸣催促着我归家,夕阳的余晖带着恨意洒落在繁盛的花朵上。每一枝花都染上了鲜血,在傍晚的风中凋零,花萼愁苦地在谷雨时节绽放。春天的灵魂依然留存于万古流传,难道夜深人静时月色不会照亮这一切吗?可怜的红花不要随着流水而去,它最能触动天涯游子的情思。
董嗣杲,宋代诗人,仕途不顺,常以诗抒怀。他的诗风以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时,诗人正值离别之际,因而情感愈发沉重。杜鹃花的盛开与回归的渴望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杜鹃花》以杜鹃花为切入点,表达了游子的离愁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树底催归咽一声”切入,杜鹃鸟的啼鸣如同催促的声音,渗透了浓厚的离别情绪。接着,夕阳的描绘与花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夕阳的“喷恨”似乎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天感到不公,而花的凋零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中间的“尚有春魂遗万古”则展现了对生命延续的思考,尽管春天过去,但其美好仍在心中留存。最后两句更是升华了情感,冤红不应随流水而去,因为它承载着深沉的思念与情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哀愁与对故乡的眷恋,表现了离别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渴望。
诗歌通过杜鹃花的盛开与凋零,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杜鹃鸟的鸣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欢快
B. 思念
C. 安静
D. 忘却
诗中提到的“谷雨”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末
B. 夏初
C. 秋天
D. 冬天
“冤红”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伤心的情感
C. 逝去的时间
D. 归来的旅人
以上内容对《杜鹃花》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