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07
邑俗尚巫诞,谒力营鼎俎。
无方绝此幻,举口辄辄龉。
衰世无真儒,反欲构室处。
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这个地方的风俗崇尚巫师和迷信,大家争相祭祀与求神。
没有什么真正的道理可以破除这种幻象,随便一说就引来一阵争吵。
如今的世道衰败,没有真正的儒者,反而有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家室。
但我只是在这里暂且栖息,心里相信那个孩子是不会说话的。
董嗣杲,字元明,号天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跃于理学和诗词创作上。他的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很多地方的风俗迷信盛行,理性思考受到压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渴望。
《武康邑俗》通过描绘地方风俗的迷信现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开篇便提到“邑俗尚巫诞”,直接指出地方对巫术的崇尚,展现了社会风气的低迷。接着“无方绝此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迷信无能为力的无奈,以及对人们盲目追随迷信的失望。特别是“举口辄辄龉”,用“辄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口不择言,争论不休的场景,反映出社会的混乱与无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批判了“衰世无真儒”,强调了当时缺乏真正的儒者传承与教化,社会道德的沦丧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而“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这句,似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世道的退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心中虽有不满却又无力改变,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沉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中流露出忧虑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邑俗尚巫诞”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诗的最后一句“信得子不语”暗示什么?
“举口辄辄龉”中的“辄辄”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