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武康邑俗》

时间: 2025-04-26 02:16:07

诗句

邑俗尚巫诞,谒力营鼎俎。

无方绝此幻,举口辄辄龉。

衰世无真儒,反欲构室处。

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07

原文展示:

邑俗尚巫诞,谒力营鼎俎。
无方绝此幻,举口辄辄龉。
衰世无真儒,反欲构室处。
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白话文翻译:

这个地方的风俗崇尚巫师和迷信,大家争相祭祀与求神。
没有什么真正的道理可以破除这种幻象,随便一说就引来一阵争吵。
如今的世道衰败,没有真正的儒者,反而有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家室。
但我只是在这里暂且栖息,心里相信那个孩子是不会说话的。

注释:

  • 邑俗:地方的风俗,指的是当地的习俗和文化。
  • 巫诞:巫师的迷信行为,巫术的传说。
  • 谒力:参拜和祈求神灵的行为。
  • 鼎俎: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丰厚的祭品。
  • 无方:没有办法,没有方向。
  • 绝此幻:消除这些虚幻的迷信。
  • 辄辄龉:随便一说就引起纷争。
  • 衰世:衰落的时代,指社会的道德风气低下。
  •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 构室处:建立自己的家室或居所。
  • 信得子不语:相信那个孩子不会说话,暗含孤独和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元明,号天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跃于理学和诗词创作上。他的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很多地方的风俗迷信盛行,理性思考受到压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武康邑俗》通过描绘地方风俗的迷信现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开篇便提到“邑俗尚巫诞”,直接指出地方对巫术的崇尚,展现了社会风气的低迷。接着“无方绝此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迷信无能为力的无奈,以及对人们盲目追随迷信的失望。特别是“举口辄辄龉”,用“辄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口不择言,争论不休的场景,反映出社会的混乱与无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批判了“衰世无真儒”,强调了当时缺乏真正的儒者传承与教化,社会道德的沦丧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而“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这句,似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世道的退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心中虽有不满却又无力改变,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沉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邑俗尚巫诞:地方风俗崇尚巫术,揭示了社会迷信的现象。
  2. 谒力营鼎俎:人们为了求神而竭尽全力,显示出对迷信的追随。
  3. 无方绝此幻:对这种迷信现象无能为力,表达了无奈。
  4. 举口辄辄龉:随便一说就引起纷争,反映社会的混乱。
  5. 衰世无真儒:衰败的时代缺乏真正的儒者,批判社会道德的沦丧。
  6. 反欲构室处:却有人想要建立家室,体现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7. 顾我暂尔栖:我只是暂时在这里栖息,表达了一种逃避。
  8. 信得子不语:相信那个孩子不会说话,暗含孤独和内心的沉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真儒”与“巫诞”的对比,显示出社会的堕落。
  • 含蓄:最后一句“信得子不语”,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 象征:鼎俎作为祭祀的象征,暗示了人们对虚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中流露出忧虑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迷信与盲目,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与依赖。
  • 鼎俎:象征祭祀与传统文化,代表着人们对于神灵的恭敬与依赖。
  • 真儒:象征理性的道德力量,代表着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邑俗尚巫诞”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 A. 崇尚科学
    • B. 崇尚迷信
    • C. 崇尚儒家思想
    • D. 崇尚道教
  2. 诗的最后一句“信得子不语”暗示什么?

    • A. 孤独
    • B. 快乐
    • C. 忧虑
    • D. 无能
  3. “举口辄辄龉”中的“辄辄”意味着什么?

    • A. 争论激烈
    • B. 口齿伶俐
    • C. 说话不清
    • D. 随便说说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与孤独感,类似于《武康邑俗》中对内心情感的探讨。
  • 《登高》:同样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详尽解析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风格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系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流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旧游 江南春尽,夜闻鹃声,感赋 忆旧游 远士表弟书至,并寄新词。两月后灯下作报札竟,更赋此词,兼询不为 忆旧游(雨中海棠) 忆旧游 忆旧游 出塞曲 其九 出塞曲 其三 出塞门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 出塞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季布一诺 神仙不是凡人作 默然无语 针纫 三框儿的字 包含儆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寝食 班班可考 视临 画虎类犬 拉丁舞 贵德贱兵 比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何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