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观道人归故》

时间: 2025-05-04 00:29:28

诗句

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

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

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

诛芭探虎穴,投仗涸龙湫。

丹熟炉应冷,禅馀室更幽。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

名已标真籍,身犹隐沃洲。

逍遥访岩穴,迢递别林丘。

徧览缙云境,还浮一叶舟。

三千功欲满,鹤驭恐难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9:28

原文展示:

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诛芭探虎穴,投仗涸龙湫。丹熟炉应冷,禅馀室更幽。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名已标真籍,身犹隐沃洲。逍遥访岩穴,迢递别林丘。徧览缙云境,还浮一叶舟。三千功欲满,鹤驭恐难留。

白话文翻译:

他的足迹寄托在佛教的教义中,心灵则像漫无目的的游荡。整夜无眠直到天亮,站立时仿佛经历了整个秋天。神秘的诀窍由神仙传授,他寻找灵草在深谷中。他勇敢地探索危险的虎穴,投掷手杖在干涸的龙潭。炼丹完成后炉子应该冷却,禅修后的房间更加幽静。登山时从不感到疲惫,即使在夏天也穿着厚重的皮衣。他的名字已经记录在真正的名册上,身体却仍然隐居在沃洲。他自由自在地访问山洞,远远地告别了森林和山丘。他遍览了缙云的美景,然后乘坐一叶小舟漂浮。三千功业即将圆满,但恐怕仙鹤的驾驭难以留住他。

注释:

  • 迹寄浮屠教:指诗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佛教的影响。
  • 汗漫游:形容心灵无目的地游荡。
  • 无眠长达曙:整夜无眠直到天亮。
  • 却立动经秋:站立时仿佛经历了整个秋天,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秘决神仙授:神秘的诀窍由神仙传授。
  • 灵苗洞壑求:寻找灵草在深谷中。
  • 诛芭探虎穴:勇敢地探索危险的虎穴。
  • 投仗涸龙湫:投掷手杖在干涸的龙潭。
  • 丹熟炉应冷:炼丹完成后炉子应该冷却。
  • 禅馀室更幽:禅修后的房间更加幽静。
  • 登山不累息:登山时从不感到疲惫。
  • 入夏亦重裘:即使在夏天也穿着厚重的皮衣。
  • 名已标真籍:他的名字已经记录在真正的名册上。
  • 身犹隐沃洲:身体却仍然隐居在沃洲。
  • 逍遥访岩穴:自由自在地访问山洞。
  • 迢递别林丘:远远地告别了森林和山丘。
  • 徧览缙云境:遍览了缙云的美景。
  • 还浮一叶舟:然后乘坐一叶小舟漂浮。
  • 三千功欲满:三千功业即将圆满。
  • 鹤驭恐难留:但恐怕仙鹤的驾驭难以留住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擅长诗歌创作。杨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为送别一位名叫观道人的隐士而作。观道人是一位修行者,他追求道教的神仙境界,同时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诗中描绘了观道人的修行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观道人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等,生动地表现了观道人修行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同时,诗中的“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等句,揭示了观道人对道教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观道人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诗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佛教的影响,心灵则像漫无目的的游荡。
  2. 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整夜无眠直到天亮,站立时仿佛经历了整个秋天,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3. 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神秘的诀窍由神仙传授,他寻找灵草在深谷中。
  4. 诛芭探虎穴,投仗涸龙湫:勇敢地探索危险的虎穴,投掷手杖在干涸的龙潭。
  5. 丹熟炉应冷,禅馀室更幽:炼丹完成后炉子应该冷却,禅修后的房间更加幽静。
  6.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登山时从不感到疲惫,即使在夏天也穿着厚重的皮衣。
  7. 名已标真籍,身犹隐沃洲:他的名字已经记录在真正的名册上,身体却仍然隐居在沃洲。
  8. 逍遥访岩穴,迢递别林丘:自由自在地访问山洞,远远地告别了森林和山丘。
  9. 徧览缙云境,还浮一叶舟:遍览了缙云的美景,然后乘坐一叶小舟漂浮。
  10. 三千功欲满,鹤驭恐难留:三千功业即将圆满,但恐怕仙鹤的驾驭难以留住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将汗漫游”比喻心灵无目的地游荡。
  • 拟人:如“却立动经秋”拟人化地表现时间流逝之快。
  • 对仗:如“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观道人修行生活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向往。诗中通过对观道人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送别之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等,这些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观道人修行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以及他对道教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秘决神仙授”象征着道教的神仙境界,“灵苗洞壑求”象征着对灵草的追求,这些意象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的修行追求和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眠长达曙”形容的是什么? A. 整夜无眠直到天亮 B. 站立时仿佛经历了整个秋天 C. 勇敢地探索危险的虎穴 D. 炼丹完成后炉子应该冷却

  2. 诗中“秘决神仙授”指的是什么? A. 神秘的诀窍由神仙传授 B. 寻找灵草在深谷中 C. 勇敢地探索危险的虎穴 D. 炼丹完成后炉子应该冷却

  3. 诗中“三千功欲满”指的是什么? A. 三千功业即将圆满 B. 自由自在地访问山洞 C. 远远地告别了森林和山丘 D. 遍览了缙云的美景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这首诗也是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
  • 王维《送别》: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与杨亿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与杨亿《送观道人归故》:两首诗都是送别之作,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杨亿的诗则更加深沉内敛。
  • 王维《送别》与杨亿《送观道人归故》: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加简洁明了,而杨亿的诗则更加细腻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对理解杨亿的诗歌有很大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卜算子 其三 卜算子 紫薇 卜算子(再和彦猷) 卜算子 书闷 卜算子(李季允_约登鄂州南楼即席次韵) 卜算子 卜算子 冬夜不寐 卜算子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俭可以助廉 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合浦还珠 破镜重归 杯弓蛇影 措手不及 包含褒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忍泪 东家孔子 玉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共允 虫字旁的字 缬芷 秃宝盖的字 苦口逆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