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06
原文展示:
陇山秋树旧巢倾,远向江东逐旆旌。去国梦魂应缭烧,入春喉舌渐分明。一声警露何惭鹤,百转迁乔肯让莺。终日雕笼心不恋,经年丹嘴色犹轻。思归悒悒因成疾,顾主依依尚有情。死葬小园芳草地,夜来经雨绿苔生。
白话文翻译:
陇山的秋树下,旧时的巢穴已倾覆,鹦鹉远飞至江东,随着旌旗飘扬。离开故国的梦魂应是缠绕不散,到了春天,它的声音渐渐清晰。它的一声鸣叫,不输于警露的鹤,百转千回的歌声,不让给黄莺。整天在雕笼中,心却不留恋,经过一年,它的嘴色依然淡雅。思念归乡,忧郁成疾,对主人依然依依不舍。死后葬在小园的芳草地上,夜来经过雨水,绿苔生长。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杨亿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从陇西带来的鹦鹉,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鹦鹉象征着诗人自己,它的不恋雕笼、思归成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只鹦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鹦鹉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其内心世界的象征。鹦鹉的鸣叫、不恋雕笼、思归成疾,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的最后,鹦鹉死后葬于芳草地,绿苔生长,寓意着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鹦鹉的形象,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挣扎和渴望,展现了其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鹦鹉象征着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故国 C. 自由 D. 宁静生活
“一声警露何惭鹤”中的“警露”指的是什么? A. 鹦鹉的鸣声 B. 鹤的鸣声 C. 露水 D. 春天的气息
诗的最后,鹦鹉死后葬于哪里? A. 雕笼 B. 芳草地 C. 江东 D. 陇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