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1:27
已守台城更石城,不知并力或分营。
六师只遣环天阙,一垒真成借寇兵。
向者王苏俱解此,冤哉隗愶可怜生。
若言虎踞浑堪倚,万岁千秋无战争。
我已守住台城又转守石城,不知道是共同出力还是分散营地。
六支军队只派来围住天阙,一座防垒真是借用敌人的兵力。
之前的王苏都对此有解,冤屈啊,隗愶真是可怜的生灵。
如果说虎踞的地方真可以依靠,万年千秋就不会再有战争。
“虎踞”常指地势险要之地,是历史上众多战略要地的比喻,象征着牢不可破的防守位置。“万岁千秋”则暗指希望能长久平安,避免战争。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境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及对无辜生灵的同情。
杨万里的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诗中通过对台城和石城的守卫描写,反映出战士们面临的困境和不安。六支军队的调动显示出局势的复杂,而“冤哉隗愶可怜生”更是引发了对战争无辜牺牲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诗在描绘战争的同时,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诗歌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无辜生灵的同情,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六师”是指什么?
A. 六个城市
B. 六支军队
C. 六个将领
D. 六种兵器
“冤哉隗愶可怜生”中提到的“隗愶”是指什么?
A. 一位将领
B. 一位无辜者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诗人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城市的描绘
D. 对历史的回顾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倾向于描绘国家的苦难。两者都反映了对战争的反思,但角度不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