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时间: 2025-08-07 18:19:27

诗句

斫地烧畲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

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8:19:27

原文展示: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斫地烧畲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
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发孔镇的晨炊场景,诗人看到农民在田野里辛勤耕作,然而即使如此努力,土地仍然显得贫瘠,农民却从未享受到丰饶的果实。

注释:

  • 斫地:砍伐土地,指的是开垦耕地。
  • 烧畲:烧垦田地,指用火烧荒地以便耕作。
  • 豆花:指豆类植物的花,象征着即将丰收的希望。
  • 麻荚:指麻类植物的果荚,象征着农田的多样化。
  • 田父:农民,田地的主人。

典故解析:

“斫地烧畲”体现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艰难。诗中提到的豆花和麻荚,既是农作物,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但终究没有改变荒山的现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关注社会民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劳动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艰难生存的现实。首句“斫地烧畲旋旋开”描绘了农民勤奋开垦荒地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能听到锄头与土地碰撞的声音。接下来的“豆花麻荚更菘栽”,则通过描写农作物的生长,传达出对丰收的向往和期盼。然而,诗的后两句“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则转向现实的无情,表达了尽管农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仍然面临着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的悲哀。整首诗在对比中突显了农民的无奈与失落,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斫地烧畲旋旋开:农民开垦荒地,辛勤劳动的情景。
  2. 豆花麻荚更菘栽:即便有丰收的希望,农作物的种植依旧艰难。
  3. 荒山半寸无遗土:描绘了土地的贫瘠,几乎没有可以耕作的地方。
  4. 田父何曾一饱来:质疑农民的辛劳是否能换来丰足的生活,表现出对农民困境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豆花麻荚”,形成工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具体的农作物形象,隐喻农民的生活与希望。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农民的辛勤与无奈,揭示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困境,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花: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着丰收的期盼。
  • 麻荚: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艰辛。
  • 荒山:象征着贫瘠与困苦,反映出农民的生存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反映农民的辛勤劳动?

    • A. 花草
    • B. 豆花麻荚
    • C. 荒山
    • D. 田地
  2. 诗中的“田父”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诗人
    • C. 商人
    • D. 官员
  3. 诗中表达的农民生活状态是?

    • A. 富裕
    • B. 辛苦
    • C. 安逸
    • D. 繁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首诗都关注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困境,但杨万里的笔调更为细腻、直白,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虞美人·秋感 虞美人·寄公度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清平乐 昌硕索题元宫人画扇,同君直赋 清平乐 清平乐·董大贻双红豆 清平乐·盈盈一笑 清平乐 清平乐·癸巳正月十一日偕室人同登阳明山看樱花杜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酒后无德 天王老子 楚明光 先字旁的字 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兴役动众 天兵天将 糟糠之妇 海角天隅 寸字旁的字 驽蹄 残春 包含父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皇结尾的成语 火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