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晚孤山》

时间: 2025-07-31 15:14:18

诗句

山夹寒云晚不收,蘋花洲渚雁声秋。

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14:18

原文展示:

秋晚孤山
山夹寒云晚不收,
蘋花洲渚雁声秋。
西湖处士无消息,
落日丹枫处处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孤山的景色。山峦在寒云的包围下,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水面上漂浮着的蘋花和洲渚间传来的雁鸣声,显得格外凄凉。西湖的隐士没有音信,落日的余晖映照下,丹枫满山,愁绪四处弥漫。

注释:

  • 山夹寒云:山被寒冷的云雾包围。
  • 蘋花洲渚:水中生长的蘋花,洲渚指小岛或水边的沙洲。
  • 雁声秋:秋天传来的大雁鸣叫声。
  • 西湖处士:指隐居在西湖的文人或隐士。
  • 落日丹枫:夕阳映照下的红枫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端臣,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的孤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隐逸文化。

诗歌鉴赏:

《秋晚孤山》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寂与惆怅。诗的开头“山夹寒云晚不收”,以寒冷的云雾映衬出秋天的萧条,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而“蘋花洲渚雁声秋”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秋天特有的悲凉气息。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西湖处士无消息”,使得诗意更加沉重,隐士的孤独感通过无音信的描写得以体现,而“落日丹枫处处愁”则将这种愁绪推向高潮,夕阳的余晖与红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凄凉的画面,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夹寒云晚不收”:山被寒冷的云雾包围,傍晚的景色显得更加沉郁。
    • “蘋花洲渚雁声秋”:水面上漂浮的蘋花与飞来的大雁,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西湖处士无消息”:西湖的隐士没有音信,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关切。
    • “落日丹枫处处愁”:夕阳映照下红枫流露出的愁绪,展现了秋天的凄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夹寒云”与“落日丹枫”,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景物描写中隐含的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寒云:象征压抑与孤独。
  • 蘋花:代表自然之美,亦有凋零之感。
  • 雁声:寄托思乡与离愁。
  • 丹枫: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蘋花洲渚”中的“洲渚”指的是:

    • A. 山
    • B. 水边的小岛
    • C. 田野
    • D. 城市
  3. 诗人感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周端臣的《秋晚孤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但周端臣更强调孤独与忧愁,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恬淡的心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玉泉溪 题玉泉溪 贺圣朝 留别 先照寺 得请宣城府 游摄山栖霞寺 先照寺 题溪口广慈寺 题石桥 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挖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犹鱼得水 醉梅花 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计穷途拙 原气 呆里撒奸 马字旁的字 盗跖之物 包含意的成语 用字旁的字 超然独立 竖心旁的字 壮卒 杉月 走字旁的字 苦结尾的成语 贪残无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