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时间: 2025-05-02 18:57:24

诗句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7:24

原文展示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记得归去淮甸的情景,谁曾想到却陷入敌人的尘土之中。
只听到残破的惨状,却没有得到生死的真实消息。
梦中不知漫长的路途,书信也难以寄托给路上的人。
我忍住声音,泪水无尽,一滴一滴都伤透了我的心。

注释

  • :仍然,还是。
  • 淮甸:指淮河沿岸的地区,可能是诗人故乡的代称。
  • 陷敌尘:陷入敌人占领的地方,尘土指战乱带来的破坏。
  • 祗闻:只听到。
  • 残破惨:形容惨烈的战斗和残破的景象。
  • 未得死生真:没有得到关于生死的真实消息。
  • 梦不谙长路:梦中不知道漫长的旅途,形容心情的迷茫和无奈。
  • 书难附便人:书信难以寄托于人,表达了信息无法传递的无奈。
  • 吞声无限泪:忍住声音,泪水无尽,表达深切的悲伤。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及的“淮甸”可理解为宋代南北对峙的背景下,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乱的痛苦感受。诗中对战乱后果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生卒年不详),字子能,号安庐,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身处南宋与北方金朝对立的时代。他的诗歌大多抒发个人情感,特别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感慨,风格沉郁,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因战乱而无法回归故乡,对战乱带来的亲友离散和生死未卜深感忧伤,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担忧。

诗歌鉴赏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是一首充满浓厚忧伤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整首诗以“忆”为主线,将对故乡的情感与对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战乱图景。

诗的开头“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不仅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暗示了敌人侵袭的残酷现实。接下来的“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则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焦虑,面对战乱的惨状,生死未卜的局面让他倍感无助。诗中“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描绘了他在梦中迷失与沟通不畅的无奈,突显了战乱带来的隔绝与孤独。

最后两句“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情感最为浓烈,诗人忍住痛苦的声音,泪水无尽,表达了内心的绝望与伤感。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忆归淮甸:诗人回忆故乡的心情依然鲜明,动情之处。
  • 何期陷敌尘:出乎意料的遭遇,表达了对局势的感慨。
  • 祗闻残破惨:只听到战后的惨状,内心充满焦虑。
  • 未得死生真:对亲友生死的惦念,令人心痛。
  • 梦不谙长路:梦中迷失,象征无助与无望。
  • 书难附便人:无法寄信,表达与外界隔绝的无奈。
  • 吞声无限泪:压抑的情感,泪水无尽,痛苦显现。
  • 一滴一伤神:每一滴泪水都是心灵的创伤,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本诗中使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例如“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力度;“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则运用了排比,表现了诗人对隔绝与不知的无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家乡的思念与战乱带来的悲痛,表现了对生死的无奈和对亲人的牵挂,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诗歌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淮甸:象征故乡,代表着诗人的根与归属。
  2. 敌尘:象征战争与侵略,带来苦难与破坏。
  3. 残破惨:代表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传达了悲伤的气氛。
  4. :象征内心的伤痛与无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甸”是指哪个地区?

    • A. 淮河沿岸
    • B. 长江沿岸
    • C. 黄河沿岸
    • D. 珠江沿岸
  2. 诗人对战乱的感受如何?

    • A. 轻松
    • B. 无所谓
    • C. 忧伤
    • D. 快乐
  3. “一滴一伤神”中的“一滴”意味着什么?

    • A. 伤心的泪水
    • B. 一滴水
    • C. 一滴酒
    • D. 一滴汗水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周端臣的《闻滁阳失守忆表兄》同样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战乱的愁苦,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后者则更突出个人的情感与亲情的牵挂。两者都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心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旧游·念花边玉漏 忆旧游 和琴可莲萎词,次韵 忆旧游 寄侯疑始 忆旧游·叶小凤在吴江访得午梦堂故址,并拜小鸾墓,归作分堤吊梦图 忆旧游 容园感旧 忆旧游 薄游吴淞,旅况萧然,惜别伤春,并成凄调 忆旧游 次鹣庵立夏怀人韵 忆旧游寄致仕了倩寺丞 忆旧游 罢戍归京寄二广 忆旧游 白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赤身露体 尸字头的字 穷儿暴富 身价百倍 邑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埒才角妙 政令不一 隐学 包含燥的成语 清辞丽句 柔肤弱体 玉啼 包含子的成语 未极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