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6:17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我想请问长安的明月,谁让你我无法相聚?
曾经在飞盖之下与你共舞,如今却只照亮我在山中。
借着这清秋的情怀,我不禁留连夜晚的安眠。
仿佛回到了故乡,像是见到了亲密的朋友。
松树下你陪我行走,溪水边我们相约而坐。
千山万壑之间,你我无处不相随。
作者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山中隐居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往昔荣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月亮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深切感受。
《山中问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在山中独自仰望明月,思绪万千。通过与月亮的对话,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情感的深厚,既有对长安的向往,又有对离别的叹息。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借助秋天的清冷,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
诗中“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的比喻,展现了月亮在异乡夜晚给予诗人的慰藉,仿佛回到故乡,见到了久别的亲友,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情感体验。最后的描绘“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不仅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也表达出诗人与自然、与月亮之间的紧密联系,传达出一种无处不在的陪伴感。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既有对往昔的回忆,又有对现实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的主题展开,借助月亮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对亲友的深切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月”象征什么?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表达了什么?
诗中关于月亮的比喻主要是为了表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