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6:53
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身。
朝随卖药客,暮伴钓鱼人。
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
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
岂有疏狂性,堪为侍从臣。
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
剑佩辞天上,风波向海滨。
非贤虚偶圣,无屈敢求伸。
昔去曾同日,今来即后尘。
中年俱白发,左宦各朱轮。
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
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
我本是在江湖中漂泊,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
早上跟随卖药的商人,晚上与钓鱼的人为伴。
我身为隐者,因爱好炼丹而隐居,家境贫困因嗜酒而来。
经过剡溪的雪景,寻觅武陵的春天。
我怎么会有疏狂的性格,能够当侍从之臣呢?
抬头仰望凤阙,低头触碰龙鳞。
我的剑与佩饰辞别天上,心中向往海滨的风波。
并非我无才而偶然尊圣,绝不屈服去追求升迁。
昔日我们曾同一天出行,今日却在后尘中相聚。
中年人都已白发,左边的宦官各自乘坐朱轮。
虽然才干长短不同,荣华与衰败却大致相同。
殷勤的李员外,反而不合我心意,难以亲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著称,作品多关注民生疾苦,倡导社会改革。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在江州任职期间。李十使君是他的好友,诗中表达了对李员外的敬重与感慨,同时反映了他们之间地位、理想的差异。
《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二韵》是白居易在江州任职时写给好友李十使君的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李员外的友情,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权力生活的冷漠。
开篇,诗人以“我本江湖上”引入,直接表明了自身的身份与生活态度。诗人选择在江湖中漂泊,显示出对世俗权利的淡漠。在与药客和钓鱼人的交往中,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悠闲与自在,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描述“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诗人在自我定位上更倾向于隐士的生活,暗示出他对名利的拒绝。通过“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理想生活的情景。诗中提到的武陵春,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思考了自己的性格与职场关系,虽然内心渴望自由,外在却身处权臣的生活中。这种矛盾在“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的意象中得到了体现,表现出诗人对权力的惊讶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最后,诗人总结了自己与李员外之间的关系,虽然才干和地位不同,但彼此都经历了人生的荣枯,展现了深厚的情谊。结尾处对李员外的“殷勤”表达了对现实交往的反思,显得更加深沉与真实。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语言上朴实无华,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诗风,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立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权力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白居易的诗中常表现出对什么的追求?
诗中“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左宦各朱轮”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