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书吕季慈室》

时间: 2025-04-27 04:18:03

诗句

上池入寺见承平,影落南州迹易陈。

手把黄花看新雁,风烟愁杀旧京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03

原文展示:

上池入寺见承平,影落南州迹易陈。手把黄花看新雁,风烟愁杀旧京人。

白话文翻译:

在上池边进入寺院,看到安宁的景象,影子映落在南州,痕迹变得悠然。手里捧着黄花,观看新飞来的大雁,风烟使得我愁苦,令人想念旧京城的人。

注释:

  • 上池:指的是寺院内的池塘,常用于修身养性。
  • 承平:指安定平和的状态。
  • 南州:指南方的州郡,可能是指南方的某个地区。
  • 黄花:这里指的是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坚贞。
  • 新雁:指刚飞来的大雁,通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旧京人:指的是在旧京城生活的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黄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尤其是与重阳节(九月九)相关联,诗中把菊花与新雁结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 新雁:大雁迁徙,象征着离别与归来的希望,诗中表现了对旧京的怀念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良臣,字介甫,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常常透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情感的共鸣。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重阳节前后,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安定状态的感慨,深刻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忧伤。开头两句描绘了进入寺院后所见的宁静景象,给人以平和之感,但随之而来的“愁杀旧京人”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手把黄花看新雁”的意象,极具丰富的象征意义,菊花与大雁不仅是秋天的代表,更是离别与重聚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意象,传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情感依恋,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细腻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池入寺见承平:进入寺庙,看到宁静和平的景象,表明对现状的欣赏。
    • 影落南州迹易陈:影子投射在南州,留下的痕迹变得模糊,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化。
    • 手把黄花看新雁:手中把玩着菊花,观看新飞来的大雁,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风烟愁杀旧京人:风烟弥漫,使得旧京人心中充满愁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着思念、坚韧与孤独的情感。
  • 新雁:象征着希望与归来的期盼,带有离别的哀愁。
  • 风烟:象征着模糊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把黄花看新雁”中“新雁”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归来的希望
    • C. 秋天的到来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的“承平”是指:

    • A. 战乱不断
    • B. 安宁平和的状态
    • C. 自然景色
    • D. 心灵的宁静
  3. 诗人对“旧京人”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思念与忧伤
    • C. 嫉妒
    • D. 无所谓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良臣与李白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张良臣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孤独的情怀。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杂诗七首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亨泉 谪居黔南十首 其七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次韵吉老十小诗 留王郎 魏夫人坛 赠嗣直弟颂十首 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疑点 蜿转 不胜其苦 引人瞩目 戈字旁的字 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颐神养气 金字旁的字 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局促不安 望砖 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肉腰刀 雨备 追蹑 月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