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吕居仁九日群集韵》

时间: 2025-05-02 19:31:07

诗句

衣冠交上郡,气象有中州。

九日一尊酒,千岩万壑秋。

星方聚吴分,鱼已跃王舟。

即事感今昔,乃情无去留。

忧时俱出力,济胜合先谋。

北望边风凛,戎衣讵敢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1:07

原文展示

次吕居仁九日群集韵
作者:朱翌 (宋代)

衣冠交上郡,气象有中州。
九日一尊酒,千岩万壑秋。
星方聚吴分,鱼已跃王舟。
即事感今昔,乃情无去留。
忧时俱出力,济胜合先谋。
北望边风凛,戎衣讵敢休。


白话文翻译

衣冠交汇于上郡,气象犹如中原。
在重阳佳节,我举起一杯美酒,千山万水间尽显秋意。
星辰正聚集在吴地,鱼儿已跃入王舟。
感慨当下与往昔,心情难以抉择。
忧虑时势我愿出力,助力胜利合乎先前的谋划。
向北望去,寒风凛冽,战士的衣裳岂能暂时脱下?


注释

  • 衣冠:指身穿的衣服和帽子,象征着文人的身份。
  • 上郡:指上游的地区,具体地名不详。
  • 中州:指中原地区,表示气候和人文的融汇。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尊酒:古代酒器,表示举杯庆祝。
  •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与溪谷的壮丽景象。
  • 鱼已跃王舟:暗指富贵与繁荣,王舟即富贵之舟。
  • 忧时:对时局的忧虑。
  • 戎衣:指军服。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传统的节日,象征长寿和团圆,常与酒宴、登高等活动联系在一起。
  • 吴分: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历史上以盛产鱼虾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见称,擅长描绘风景与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作者与友人聚会,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昔日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朱翌的《次吕居仁九日群集韵》是一首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以“衣冠交上郡”引入,描绘了节日聚会时的盛况,展现出一种士人的风范和气象。接下来“九日一尊酒,千岩万壑秋”则以酒会为中心,借酒抒情,表现出作者在秋日的惆怅与欢愉交织的心境。诗中通过“星方聚吴分,鱼已跃王舟”描绘出繁荣与富贵的景象,然而“即事感今昔,乃情无去留”却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接下来的“忧时俱出力,济胜合先谋”则表明了作者对当下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表现了士人出于责任感的担当。而结尾的“北望边风凛,戎衣讵敢休”则点明了时局的严峻,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这首诗在描绘秋日美景的同时,深藏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衣冠交上郡:描绘节日聚会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衣着的华丽。
  2. 气象有中州:气氛如同中原的和谐,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3. 九日一尊酒:重阳节举杯庆祝,体现节日的喜庆。
  4. 千岩万壑秋:秋天的自然景色,通过壮丽的山水景观传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5. 星方聚吴分:宇宙的变化暗示了人事的沧桑。
  6. 鱼已跃王舟:象征繁华与富贵,触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7. 即事感今昔:感慨与回忆交织,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情感冲突。
  8. 乃情无去留:心情复杂,难以自持。
  9. 忧时俱出力:体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责任感。
  10. 济胜合先谋:希望能有所作为,助力胜利。
  11. 北望边风凛:向北方眺望,感受到战事的紧迫。
  12. 戎衣讵敢休:士人之义,战斗精神不能松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岩万壑秋”与“忧时俱出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表现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阳节的聚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示了士人的情怀与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冠:象征身份与地位。
  • 九日:重阳节,象征团聚和长寿。
  • 千岩万壑:自然的壮美,象征生命的丰盈与复杂。
  • :象征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清明节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2. 诗中提到的“戎衣”指的是什么?

    • A. 文人的服装
    • B. 军人的战服
    • C. 商人的衣服
  3.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繁华的追求
    • B. 对人生的无奈
    • C. 对时局的忧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翌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的不同风格,李白偏向豪放,朱翌则显得更为内敛和细腻。
  • 探讨两者在节日聚会场景中的情感表达,李白多以豪情壮志,朱翌则更多反映对现实的忧虑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范水即事是去年经乱处 出京 解嘲十绝呈浩西堂 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四 庭院深深 闺情 送袁青瑶进士北上谒选 句 其四 戏答故人打油八首 其五 题梅仙馆 癸亥之夏过休宁同宗川令尹程吴二友生游白岳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向若而叹 无字旁的字 音障 少结尾的成语 母字旁的字 思心 惜分阴 私字儿的字 包含鹿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支离臃肿 际涯 雨后送伞 屮字旁的字 伏死 包含锦的成语 逐开头的成语 引领企踵 良时美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