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2:16
寄不疑上人
作者: 姚合〔唐代〕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随缘嫌寺著,见性觉经繁。
所叹身将老,始闻师一言。
尘沙千万劫,劫尽佛长存。
这是一种法门,修行的法则遍布四方,真正的栖息在于不二的门扉。
随缘而行,却又对寺庙有所嫌弃,见性之道,觉悟的经文却繁多复杂。
我叹息自己将要老去,才听到师父的一句话。
尘沙经过千万劫,劫尽之后,佛的智慧却长存不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03年,卒于约865年,字子云,号东皋,世称姚东皋。他在文学上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关注社会、人生及佛教思想,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姚合晚年,诗人或因身处人生的晚期,感悟到生命的无常与佛法的永恒,表达了对佛教深邃思想的向往与体悟。
《寄不疑上人》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修行与人生的思考,展现出对佛法的理解与追求。开篇以“法”引入,强调修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紧接着提到“不二门”,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强调超越二元对立,达到心灵的安宁与智慧的觉醒。诗中“随缘嫌寺著”则表现出一种对现世的淡泊,虽然处于寺庙之中,但更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在。
“所叹身将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年华已逝,却在此时才听到师父的教诲,似乎在反思自己过去的修行是否足够。最后的“尘沙千万劫,劫尽佛长存”则是强调了佛法的永恒性,尽管世间经历无数的劫难与变化,真正的智慧却始终屹立不倒,给人以启迪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一种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哲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修行与人生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讨,表达了追求内心真实与智慧的渴望,强调了佛法的恒久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不二门”主要强调什么?
A. 二元对立
B. 超越对立的智慧
C. 物质的追求
D. 个人的成就
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思考?
A. 财富
B. 生命的短暂
C. 社会地位
D. 朋友关系
“尘沙千万劫,劫尽佛长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佛法的怀疑
B. 对生命的无奈
C. 对佛法的坚定信仰
D. 对世俗的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姚合更侧重于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