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5:18
《答韩湘》
作者:姚合 〔唐代〕
疏散无世用,为文乏天格。
把笔日不休,忽忽有所得。
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
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
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
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
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
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
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
岂随寻常人,五藏为酒食。
期来作酬章,危坐吟到夕。
难为间其辞,益贵我纸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世俗的实用价值,写作缺乏天赋的灵感。虽然他每天都在写作,但所获得的感悟是微不足道的,并不期望被他人认可。朋友韩湘专程来访,带来诗作以相互交流。作者认为君子应当言辞真诚,这首诗也应直言不讳。然而,作者心中忧虑重重,内心的困惑随之而来。朋友在名利场中屡战屡败,而他自己却无数次叹息,感到无能为力。最近听说春季的考试,名额被吏部所占据,三十岁时还要参加高考,前途渺茫难以预料。诗人们往往冷峻如冰,情感如水流淌在胸中,难以随波逐流,生活仅仅依靠酒食为生。期待能有更好的作品问世,自己端坐在案前,吟咏到夜深。想要细细琢磨其辞,纸墨更显得珍贵。
姚合,字子合,号云水,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吏。姚合以其诗风清新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作品多有高远之志。
《答韩湘》写于唐代,正值文人之间频繁交流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答韩湘》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姚合在诗中展示了对文人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道出他对世俗的无奈与对文艺创作的追求,表达了写作的艰辛与获得的微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显得忧虑而又清醒,描绘出一位唐代文人在名利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诗中提到的“君子无浮言”强调了诚实与真诚,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韩湘的遭遇引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突显出文人特有的敏感与脆弱。
整首诗不仅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文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表现出在物质社会中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诗中“疏散无世用”意指什么?
作者对“君子无浮言”的看法是?
诗中“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