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42
送陟遐上人游天台
唐·姚合
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
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
这首诗描绘了通往天台山的红色山路,重叠的山峦令人叹为观止,但一年四季游人稀少。今天早晨我送别上人,他却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山石的清澈和远方的光芒,云雾笼罩下的海面显得渺小无比。作这首诗虽然水平有限,却是我为你写的岩石门扉。
作者介绍:姚合(约 780-843),字子渊,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他的诗以清新隽永、情致细腻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祝愿,同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天台山作为道教圣地,诗中也夹杂着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开篇“万叠赤城路”,鲜明地展示了壮阔的山峦,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接着“终年游客稀”则带来了一种孤独感,指出虽然风景优美,却少有人来享受,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这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友人的依恋与惆怅,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归属感的缺失。随后两句“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继续塑造出宁静清幽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天台山的美丽与辽阔。
最后一句“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虽然觉得自己的诗作不够精美,但写下这首诗作为对友人的纪念,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整首诗体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心的细腻,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孤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自觉有家非”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万叠赤城路”主要描绘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