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拟塞外征行》

时间: 2025-05-04 03:26:04

诗句

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

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

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

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

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

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

风惊烽易灭,沙暗马难前。

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

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04

原文展示:

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
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
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
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
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
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
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
风惊烽易灭,沙暗马难前。
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
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征行情景。敌骑遍布田野,守边的将领准备出征。青泥路上,刚刚离开燕国,心中怀剑。旌旗上装饰着龙虎,壮士们在招募鹰和鹯的帮助。长城的威严如同十万兵马,高高的山岭上奋起三千勇士。一路前往马邑,方向指向祁连山。鼓声从遥远的赤塞传来,战士们的气势直冲云霄。敌军云层初露,城边的明月刚刚升起。风一吹烽火容易熄灭,沙尘弥漫,马匹难以前行。恩情厚重总是想着报答,心里操劳年复一年。微小的功劳也能立下,身轻的我却不自怜惜。

注释:

  • 寇骑:敌人的骑兵。
  • 都护:指负责边防的将领。
  • 青泥:指青色的泥土,形容道路。
  • 怀剑:心中怀有宝剑,暗指勇士的自信和决心。
  • 旌旗:指军旗。
  • 鹰鹯:猛禽,象征勇敢和力量。
  • 长城威十万:比喻长城的防御力量如同十万大军。
  • 马邑、祁连:地名,指征战的方向。
  • 鼓声遥赤塞:鼓声传来,形容战斗的远距离。
  • 风惊烽易灭:烽火台容易被风吹灭,形容战斗的危险。
  • 恩重恒思报:对于别人的恩情常常思念报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号白云,江苏人。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战争、边疆生活以及壮士的豪情。

创作背景:

《拟塞外征行》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将士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边疆的关怀,以及对壮士英勇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拟塞外征行》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以豪情壮志的气概展现了将士出征的场景,文字间透出浓厚的英雄气概。全诗的意象鲜明,场景生动,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豪情与艰辛。起首以“寇骑满鸡田”引入,展现了敌人压境的紧迫感。接着“都护欲临边”,突出了将领的决心与责任。诗中“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表明了征途的艰险与出发前的决绝,表现了将士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无畏。

诗中“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描写了战争的气氛,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斗志与豪情。随着“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紧张而又坚定的情绪。最后几句“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则回归到将士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战友情谊的珍视、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自己微薄功劳的自谦。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塑造了勇敢无畏的战士形象,充分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寇骑满鸡田:敌军骑兵遍布田野,暗示战争的紧迫性。
  2. 都护欲临边:边防的指挥官即将出征,表现出决策的果断。
  3. 青泥方绝漠:出发的道路艰难,象征旅途的险恶。
  4. 怀剑始辞燕:带着剑,告别燕国,表现出士兵的决心。
  5. 旌旗挂龙虎:军旗上描绘的威猛形象,象征壮士的勇气和力量。
  6. 壮士募鹰鹯:壮士们招募鹰鹯,象征寻找强大的助力。
  7. 长城威十万:长城的防御如同十万大军,表现出国家的强大。
  8. 高岭奋三千:高山上奋起的三千勇士,展示出士兵的豪情。
  9. 行行向马邑:前往马邑,指明了征战的方向。
  10. 去去指祁连:不断向前,目标指向祁连山,表现出坚定的意志。
  11. 鼓声遥赤塞:鼓声从遥远的赤塞传来,暗示战斗的召唤。
  12. 兵气远冲天:士兵的气势远远冲天,体现出士气的高昂。
  13. 对阵云初上:战斗即将开始,云层初现,紧张气氛上升。
  14. 临城月始悬:月亮刚刚升起在城边,渲染出夜晚的紧张感。
  15. 风惊烽易灭:风吹动烽火,容易熄灭,暗示战斗的危险。
  16. 沙暗马难前:沙尘弥漫,马匹难以前行,表现出行军的艰难。
  17. 恩重恒思报:对他人的恩情常常惦记着回报,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18. 劳心屡损年:为了国家操劳,年复一年,表现出士兵的奉献。
  19. 微功一可立:微薄的功劳也能立下,表现出对功绩的谦虚。
  20. 身轻不自怜:身轻却不自怜惜,表现出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长城与十万大军相提并论,形象地突出防御的力量。
  • 拟人:如“风惊烽易灭”,使得自然现象具有人类的情感与行为,增强紧张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边疆战士的赞美,表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战斗的无畏。诗人通过描绘壮士们出征的场景,传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士兵精神的崇敬,反映了唐代的英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寇骑:象征外敌的侵扰。
  • 青泥:暗示艰难的征途。
  • 旌旗: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威严。
  • 鹰鹯:象征勇士的勇敢与强大。
  • 鼓声:象征战斗的召唤与士气的高昂。
  • 月亮:象征战争的紧张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寇骑满鸡田”中的“寇骑”指什么?

    • A. 自己的骑兵
    • B. 敌人的骑兵
    • C. 朋友的骑兵
    • D. 无关骑兵
  2. 诗中提到的“长城”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国家防御的力量
    • C. 战士的悲歌
    • D. 自然的阻碍
  3. “恩重恒思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忘恩负义
    • B. 感恩与回报
    • C. 对朋友的冷漠
    • D. 对敌人的怜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与英雄豪情,但更加注重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 高适《燕歌行》:与《拟塞外征行》相似,体现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但更侧重于战士的悲壮与牺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杜元凯庙 东津夜饮送岑穰彦休赴阙 东湖诗 鼎足桧 钓渚诗 钓台 登楚山绝顶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会作诗次其韵 德麟约游西山某自酇来会行李阻修成此诗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扶老将幼 批颊 包含柁的词语有哪些 治兵以信 风寒暑湿 殳字旁的字 山公 恩深义重 贝字旁的字 积次 式歌式舞 老学庵 閠字旁的字 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箧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