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有所思(一作长相思)》

时间: 2025-05-01 10:56:38

诗句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6:38

原文展示:

《有所思(一作长相思)》
作者: 王贞白 〔唐代〕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芙蓉花在出水之时,偶然与水分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从此以后再也无法见面,思念之情便长久地缠绕在心头。即使是残春的季节也无法进入梦中,芳信的消息又该传给谁呢?在寂寞的秋天,堂下独自吟诵小谢的诗篇,感到无比的孤独。

注释:

  • 芙蓉:指的是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分离:指的是离别,离开。
  • 无因见:没有机会再见面。
  • 所思:思念的对象。
  • 残春:春天的尾声。
  • 芳信:美好的音信。
  • 小谢:指谢道韫,古代女诗人,以才情和才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生平历任官职,经历了盛世与动荡,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王贞白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这与他个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的动荡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这首《有所思》以“芙蓉出水”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诗中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尤其是“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苦。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联系在一起,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而动人。最后两句“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孤独,吟诵小谢的诗作,仿佛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却又显得无比孤独,令人倍感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描绘了荷花出水的美丽瞬间,但同时暗示了美好的事物也会面临离别。
    •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自此再也没有机会见面,思念之情不断缠绕心头。
    •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残春的景象无法进入梦境,思念的消息又该传给谁呢?
    •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在秋天的寂静中,独自吟诵小谢的诗,感到无尽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芙蓉出水”比喻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 对仗:如“残春”与“芳信”,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也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情感。
  • 秋堂: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小谢诗:代表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蓉出水”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美好时光
    • C. 思念
  2. “残春不入梦”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寂寞
    • C. 愤怒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小谢是谁?

    • A. 小谢是诗人
    • B. 小谢是古代女诗人
    • C. 小谢是一个地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相思》 by 纳兰性德
  • 《离骚》 by 屈原

诗词对比

  • 王贞白的《有所思》与李商隐的《无题》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思念与孤独,但王贞白的诗更侧重于离别的哀伤,而李商隐则更为隐晦,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

相关查询

冬初出游 无题 读李杜诗 登江楼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二首 其一 寄成汉卿将军 曾仲躬见过适遇予出留小诗而去次韵二绝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 出近村晚归 读书示子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人注目 走之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品骨 种麦得麦 黄字旁的字 三七斋 贫官 正本清源 阳九之厄 广土众民 包含毛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蒸汽机 十字旁的字 鸣野食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