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19
忠武乡闾驻辙过,柏阴森列更摩挲。
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北窖攀髯魂正远,西泠埋骨泪偏多。
天倾宋社殊难问,可奈乾坤澒洞何!
在忠武的故乡,经过这里的车辙,柏树阴影下更让人感到沉重。离家时的壮志豪情寄托在孤独的剑上,报国的豪情已经在两河之间响起。北方的窖中,他的白发魂魄正远去,西泠水边埋骨之处,泪水却更加盈盈。天意倾覆了宋社,实在难以追问,但这浩瀚的乾坤又能如何呢?
彭定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歌反映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怀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岳飞故里的缅怀,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思考,传达了对忠义精神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岳飞故里景象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开头“忠武乡闾驻辙过”即点明了历史人物的忠义精神与其故乡的联系,柏树阴影的“森列”更添了几分肃穆之感,似乎在为这位英雄的悲壮命运而感到惋惜。
诗中“辞家壮志凭孤剑”描绘了离家时的豪情壮志,孤剑象征着英雄孤独的奋斗与坚守。接着“报国先声震两河”,表现了岳飞在历史上为国捐躯的壮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对过去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警醒。
“北窖攀髯魂正远,西泠埋骨泪偏多”则通过对岳飞灵魂的追思,表现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最后两句“天倾宋社殊难问,可奈乾坤澒洞何”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渺茫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严谨,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发,又有对历史的反思,是清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岳飞故里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忠武乡闾驻辙过”中的“忠武”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孤剑”象征什么?
最后两句“天倾宋社殊难问,可奈乾坤澒洞何”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