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淇县怀同年高振声给事》

时间: 2025-05-04 00:15:26

诗句

杏林追数旧游人,屹立朝阳一直臣。

苦节偏能撄虎穴,孤忠肯惮拂龙鳞。

藁街授首天刑速,郿坞燃脐国典伸。

今日淇西容隐遁,停云冉冉感参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5:26

过淇县怀同年高振声给事

原文展示:

杏林追数旧游人,屹立朝阳一直臣。
苦节偏能撄虎穴,孤忠肯惮拂龙鳞。
藁街授首天刑速,郿坞燃脐国典伸。
今日淇西容隐遁,停云冉冉感参辰。

白话文翻译:

我追忆着往日的游伴,犹如杏林里那数不清的朋友,
在朝阳下屹立,我始终是那忠诚的臣子。
坚持苦节的人能直面虎穴,孤独的忠臣岂惧触碰龙鳞?
藁街上被处死的迅速如天罚,郿坞之地燃起了国典的火焰。
今天在淇西,我选择隐居不出,云彩缓缓飘动,令人感慨星辰的变迁。

注释:

  • 杏林:比喻医者,源于“杏林春暖”等成语。
  • 朝阳:早晨的太阳,象征希望和光明。
  • 苦节:指坚守节操,艰苦不屈。
  • :撕扯,触及。
  • 龙鳞:比喻权贵,象征地位。
  • 藁街:指历史上一个地方,因历史事件而闻名。
  • 国典:指国家法典,象征正义和法治。
  • 淇西:指地名,表示隐居之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定求,清代诗人,字懋之,号青云,生于江苏,擅长诗文,尤以古诗见长。
  • 创作背景:诗作时,社会动荡,诗人感怀故友,抒发对忠诚之士的敬重与对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刻思考。开头以杏林作为引子,暗示作者对旧游的珍视与追忆,展示了一种友谊的纯真和深厚。接着,诗人通过“苦节”和“孤忠”来强调忠诚者的伟大,揭示了在动荡时代中坚持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选择隐居,表明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忧虑与哲思。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彭定求的深刻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杏林追数旧游人:用杏林比喻旧时的朋友,体现对友谊的珍惜。
    2. 屹立朝阳一直臣:强调自身的忠诚与坚守。
    3. 苦节偏能撄虎穴:忠臣在艰难中也能勇敢面对危险。
    4. 孤忠肯惮拂龙鳞:孤独的忠诚者不畏权贵的压迫。
    5. 藁街授首天刑速:历史事件的回顾,象征法治的严厉。
    6. 郿坞燃脐国典伸:揭示对正义的渴望与追求。
    7. 今日淇西容隐遁:选择隐退,反映对现实的无奈。
    8. 停云冉冉感参辰:云和星辰的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杏林、龙鳞)、对仗(孤忠/苦节)、以及象征(云、星辰)等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忠诚与正义是诗歌的中心思想,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友谊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杏林:象征友谊与医者之道,传达温暖与关怀。
  • 朝阳:象征希望,代表着朝气蓬勃的精神。
  • 虎穴、龙鳞:象征权力与危险,表现忠诚者的无畏。
  • 淇西:隐居之地,象征对现实的逃避与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杏林”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医者
      • C. 自然
    2. “孤忠肯惮拂龙鳞”中的“龙鳞”指的是?
      • A. 家族
      • B. 权贵
      • C. 军队
    3. 诗人选择隐遁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逃避朋友

答案

  1. A,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感慨,和彭定求对忠义的追求形成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强调隐居生活的理想,与彭定求的隐遁选择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定求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旧鹤 晤林茂之时年八十五矣 宁远温泉 放雉 九日 掩柴门 早起 募僧收枯骨 致爽轩 山家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谩天昧地 大字旁的字 墨仙 包含桑的成语 心往神驰 物阜民康 无字旁的字 撙度 竹字头的字 包含园的成语 清苦 洪量 移山回海 赏潜 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锦团花簇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