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17
信国孤忠汗简寻,
荒祠凭吊剧萧森。
旌旗曾仕吴疆色,
丝竹空埋鲁壁音。
斜谷出师原比烈,
睢阳仗节本同心。
榱崩栋折劳兴复,
瞻拜遗容一振襟。
这首诗描绘了对文山先生(即杜甫)的追思与敬仰。诗人感慨于国士的孤忠与清白,前来荒废的祠堂凭吊,周围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文山曾在吴地为国效力,然而如今仅存的音律却被埋没。诗中提到斜谷出征的壮烈与睢阳仗节的同心,表达了对忠臣的仰慕与追忆。最后,诗人希望能重振文山的伟业,怀念他的遗容,心中涌起一股振奋的情感。
彭定求(1640-1712),字子华,号澄心,清代诗人。他的诗风受杜甫影响较大,常以抒情和咏怀为主,作品中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物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迁之际,诗人怀念历史上的忠臣,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文山先生的祠堂为背景,通过对荒凉祠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忠臣的敬仰。首联用“信国孤忠”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现对忠臣的感慨。接着,诗人描绘荒祠的凄凉环境,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借此反衬出文山先生伟大的忠诚与精神。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旌旗曾仕吴疆色”,说明文山曾在历史上有过显赫的地位,然而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令人扼腕叹息。
后四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能重振文山的伟业,“榱崩栋折”暗示历史的沧桑,而“瞻拜遗容一振襟”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振奋。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臣文山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中提到的“信国孤忠”指的是?
A. 忠于国家的孤独者
B. 忠诚的朋友
C. 国家的信仰
答案:A
“榱崩栋折”比喻什么?
A. 建筑物的破坏
B. 历史的沧桑
C. 个人的失落
答案:B
诗中提及的“丝竹”主要象征?
A. 武士的刚强
B. 文人雅士的音乐与气质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