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44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
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
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
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在旅途中,我乘舟靠近青翠的山岑,手杖指引着我深入幽静的地方,赋诗登临。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树木,显得格外寂静,微风吹拂,扫去野径上的残红花瓣。过路的客人推开柴扉,云雾满袖,寺中的僧人敲响禅磬,月光洒落在树林里。洞口传来几声猿鸣,渐渐散入蒲团上,夹杂着佛教的梵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禅磬”和“猿声”都是与宗教和自然景观相关的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
梁士楚,元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格清新,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旅行过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幽静寺庙生活的向往。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在旅途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寄托。
《游飞来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山水诗,诗人在古木苍翠、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僧侣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前两句中,诗人以“维舟”和“策杖”形象地表现出旅行者的身份,营造了踏入自然的情境。接下来的描写则是对景物的细致观察,烟笼古木的意象不仅传达出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随后,柴扉和僧人的出现,使得诗歌引入了人文气息,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猿声与梵音的交融,更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与宗教的结合,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受。诗人在这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维舟”指的是什么?
A. 乘船
B. 旅行
C. 留宿
“僧敲禅磬”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喧嚣
B. 宗教的宁静
C. 旅行的疲惫
诗中提到的“蒲团”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佛教用的坐垫
C. 一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