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杼峰》

时间: 2025-05-01 13:43:37

诗句

夏后峰前思盛业,鲁公亭畔忆孤忠。

吴兴胜地东南会,震泽嵎山在眼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37

原文展示:

《杼峰》 汪勃 〔宋代〕

夏后峰前思盛业,
鲁公亭畔忆孤忠。
吴兴胜地东南会,
震泽嵎山在眼中。

白话文翻译:

在夏后峰前,我思念着伟大的事业;
在鲁公亭旁,我怀念着孤独的忠臣。
吴兴的美丽地方在东南相会,
震泽和嵎山尽收眼底。

注释:

  1. 夏后峰:指夏朝的后峰,象征着辉煌的历史和伟大的事业。
  2. 鲁公亭:鲁公指的是鲁国的公族,这里提到的亭子让人联想到忠臣之事。
  3. 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市。
  4. 震泽: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5. 嵎山:古山名,位于今江苏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勃,字季才,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才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充满思考的时刻,诗人身处自然美景之中,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个人奋斗的意义。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杼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回顾历史的辉煌和个人的忠诚,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和事业的渴望。首句“夏后峰前思盛业”中提到的“盛业”不仅是对古代盛世的向往,也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此外,鲁公亭的提及,虽是怀念孤忠的忠臣,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执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思考,使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站在夏后峰前,思绪飘向伟大的事业,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向往。
    • 第二联:在鲁公亭旁,诗人忆起孤独的忠臣,传达出对忠诚与牺牲的敬意。
    • 第三联:吴兴这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归属,东南会合,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四联:震泽和嵎山是眼前的美景,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感悟。
  2.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夏后峰、鲁公亭、吴兴等意象的运用,既有地理特征,又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3.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诗人对历史、忠诚与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忠臣的崇敬。

意象分析:

  1. 夏后峰:象征着辉煌的历史和人类的伟大事业。
  2. 鲁公亭:代表忠诚与牺牲,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3. 吴兴: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理想的归属和人生的追求。
  4. 震泽、嵎山:具体的地理名词,增强了诗的真实感,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公亭”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忠诚与牺牲
    C. 自然美景
    答案:B

  2. “夏后峰前思盛业”中的“盛业”指的是什么? A. 个人事业
    B. 祖国的辉煌
    C. 自然景观
    答案:B

  3. 诗人怀念的“孤忠”是指? A. 忠诚的朋友
    B. 历史上的忠臣
    C. 自然的孤独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对比汪勃的《杼峰》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和理想的思考,但汪勃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求与历史的感慨,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汪勃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台湾吟 其四 台湾吟 其三 台湾吟 其二 台湾吟 其一 西江月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送弟侑 诗一首 诗三首 诗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句 辰字旁的字 冰炭不同器 理命 反吟伏吟 黄字旁的字 椎拍輐断 胶革 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遒肃 水大鱼多 包含姝的词语有哪些 击壤鼓腹 长字旁的字 孔孟之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