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53
中秋九日得晴字
作者: 梁士楚 〔明代〕
九十分秋夜气清,
半轮沧海试新晴。
东窗漏转花移影,
南浦风高雁有声。
千里美人圆缺恨,
一尊词客古今情。
相呼莫厌枫林醉,
玄鬓年来祇自惊。
在这一个九月中秋的夜晚,气候清新温和;
半轮明月映照着广阔的海面,正好是个好天气。
东边的窗户透过光线,花影随之移动;
南边的水边,风高雁鸣,声声入耳。
千里之外的美人,月圆月缺都令人心生遗憾;
在这一杯酒中,激荡着古今词客的情怀。
相聚时刻别厌倦在枫林中沉醉,
在这白发渐生的年岁里,心中只感到惊讶。
作者介绍:
梁士楚,明代诗人,字子明,号蓬溪,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风较为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恰逢九月的晴朗夜晚,诗人通过月亮、花影、雁鸣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九日得晴字》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抒情诗,梁士楚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中秋夜景。开篇的“九十分秋夜气清”,不仅勾画出秋天的清朗气候,也为整首诗定下了明快的基调。半轮明月照耀着辽阔的海面,象征着团圆与希望。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花影摇动的细腻景象,以及南岸高风中传来的雁鸣,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在情感层面,诗中“千里美人圆缺恨”,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诗人通过酒与词的结合,展现了他对古今情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历史感。最后一句“相呼莫厌枫林醉”,则邀约友人共醉于红叶之下,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思,表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这一节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个人情感,体现了对生命、友情与爱情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为作品增添了哲学的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里美人圆缺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诗中提到的“枫林醉”主要与哪个节日相关?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D. 清明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A. 明月
B. 雁声
C. 玄鬓
D. 花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中秋九日得晴字》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