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3:32
二君嗜学者,不啻食饮贪。
所得才半语,已实犹双南。
推予当独步,幸勿辞再三。
可因愤悱发,莫为顽鄙谈。
大雅固自到,建安殊未甘。
哀哉彼屈宋,徒尔死湘潭。
险句孰敢抗,似入虎穴探。
辛勤不盈襜,况又剧采蓝。
诽诃蝟毛起,度量牛鼎函。
人情何多嫉,机巧久已谙。
莫问冠冕贵,自将诗书耽。
兴来聊咏怀,字密如排蚕。
曹刘为我驾,颜鲍为我骖。
爰视二子才,并驱应亦堪。
两位君子都热爱学习,简直就像贪食与饮水一样。
所学到的才华就像半句话,实际上已经夸大其辞。
认为我应当独步一时,幸好你们不要三番五次地推辞。
可以因愤懑而发言,切勿谈论无聊的事情。
大雅之风自然会到来,而建安的风气却尚未令人满意。
哀哉!那个屈原在湘潭白白地死去。
哪敢抗拒艰难的诗句,犹如进入虎穴探险。
辛勤的努力并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况且又费尽力气去采蓝。
诽谤和讥讽像刺猬的刺一样冒出来,衡量的标准却如牛鼎般难以把握。
人情中有太多的嫉妒,机巧的心思早已熟悉。
不要去问地位和权贵,自己来陶醉于诗书之中。
兴致来了就随意吟咏,字句密集如同蚕茧般紧密。
曹操和刘备为我驾驭,颜真卿和鲍照为我伴随。
看这两位的才华,并驾齐驱也应当不错。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福建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文人兼具政治家。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同时也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尤其在诗歌流派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诗可能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交流学习之际,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当时文人群体的评价。诗中融入了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当时文学环境的不满,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探索精神。
梅尧臣的《依韵解中道如晦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诗中通过对比表达出他对学习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反思。开头两句“二君嗜学者,不啻食饮贪”,通过食饮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随后的句子提到自己才华虽浅,却仍希望能够独步文坛,显示出一种自信与期望。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屈原,暗示了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悲剧的同情。尤其在“哀哉彼屈宋,徒尔死湘潭”中,梅尧臣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惋惜,反映出他对创作艰辛的共鸣。
而后面的“辛勤不盈襜,况又剧采蓝”,则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真实写照,表现出努力与收获之间的矛盾。诗末提到的“曹刘为我驾,颜鲍为我骖”,则是对那些文学巨匠的追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文人环境的反思,更是梅尧臣对自身文学追求与理想的一种表达,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二君嗜学者,不啻食饮贪。
解释:两位君子都热爱学习,犹如贪婪地追求食物和饮水。
所得才半语,已实犹双南。
解释:所获得的才华不过是一半的话,已经像夸大其辞。
推予当独步,幸勿辞再三。
解释:认为我应该独步一时,幸好你们不要三番五次地推辞。
可因愤悱发,莫为顽鄙谈。
解释:可以因愤懑而发言,切勿谈论无聊的事情。
大雅固自到,建安殊未甘。
解释:高雅的文风自然会到来,而建安的风气却尚未令人满意。
哀哉彼屈宋,徒尔死湘潭。
解释:哀哉!屈原在湘潭白白地死去。
险句孰敢抗,似入虎穴探。
解释:谁敢挑战艰难的诗句,犹如进入虎穴探险。
辛勤不盈襜,况又剧采蓝。
解释:辛苦的努力并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况且又费尽力气去采蓝。
诽诃蝟毛起,度量牛鼎函。
解释:诽谤和讥讽像刺猬的刺一样冒出来,标准却如牛鼎般难以把握。
人情何多嫉,机巧久已谙。
解释:人情中有太多的嫉妒,机巧的心思早已熟悉。
莫问冠冕贵,自将诗书耽。
解释:不要去问地位的高贵,自己来陶醉于诗书之中。
兴来聊咏怀,字密如排蚕。
解释:兴致来了就随意吟咏,字句密集如同蚕茧般紧密。
曹刘为我驾,颜鲍为我骖。
解释:曹操和刘备为我驾驭,颜真卿和鲍照为我伴随。
爰视二子才,并驱应亦堪。
解释:看这两位的才华,并驾齐驱也应当不错。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学习的热爱、对文人环境的反思,以及对历史的敬仰。诗中流露出对创作艰辛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梅尧臣的诗中提到的“二君”指的是哪类人?
A. 统治者
B. 文人
C. 商人
D. 农民
“哀哉彼屈宋,徒尔死湘潭”中“屈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屈原
B. 司马迁
C. 李白
D. 杜甫
“辛勤不盈襜,况又剧采蓝”强调了什么?
A. 努力工作不会得到回报
B. 采蓝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C. 努力可以获得成功
D. 诗歌创作是轻松的